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  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

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②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其祖弗父何③,始有宋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④,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⑤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之。’今孔子将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

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匹,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观明堂,睹四门墉⑥,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成王,抱之负斧扆⑦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及去周,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取材于《孔子家语》,有改动)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先臣:指南宫敬叔已去世的父亲。③弗父何: 和下文的正考父、臧孙纥都是孔子的祖先。④偻:弯着背,表示恭敬。⑤饘(zhān):稠粥,这里用作动词,煮稠粥。⑥墉:墙壁。⑦斧扆(yǐ):古代天子所用的状如屏风的器物,高八尺,上绣斧形图案。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属臣曰:“汝必之。” 师:老师

B. 今孔子将周 适:到……去

C. 人主不袭迹于其所以安存 务:致力于

D. 是犹未有以异于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却:后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孔子观明堂             浩浩如冯虚御风

B. 又有周公成王           及时遣归

C. 此周公所以盛也           所以游目骋怀

D. 聪明深察近于死者       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3.根据上下文,下面语句括号内填入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 (南宫敬叔)遂言于鲁君曰

B. 敬叔与(孔子)俱

C. (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D. 自周反鲁,(孔子的)道弥尊矣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宫敬叔引其先父训命,说明孔子及其祖辈恭俭有礼,为请求鲁君资助孔子“观周”做铺垫。

B. 孔子在周问礼访乐,并到实地考察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了周公圣明及周称王天下的原因。

C. 孔子在明堂观尧舜桀纣之像,国家兴亡之诫,周公相成王之图,悟到君子应以史为鉴,努力使国家安定。

D. 孔子离周返鲁之时,老子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要尽职尽责。

5.老子说“仁者送人以言”。在“十六岁花季”主题班会上,老师以《论语》三则分赠同学们,请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阐述选择理由。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A 2.D 3.C 4.D 5.答案示例1:我选择(1),这句话的意思是: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游憩于“六艺”之中。作为一名高中生,远大的理想应该以道德为依托,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 答案示例2:我选择(2),这句话的意思是: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朋友的品格、态度、学识会给我们巨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的一个好朋友,会使你受益终生. 答案示例3:我选择(3),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婉言劝止。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现在很多中学生不敬重父母,殊不知“孝” 是做人之本,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中华传统美德。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必须将该词放入句中,将句放入语段中,结合前后文进行推敲理解,不能孤立去理解这个词,更不能以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常见义项来代替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A项,“师”应为动词 以……为师,师从。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前句介词,“在”;后句助词,用在形容词后。B项,前句动词,“辅佐”;后句副词,偏指一方,译为“我”。C项,前句表原因;后句表凭借,相当于用来……的。 3.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题中所选句子都是省略句,要求学生判断给补出的省略内容是否恰当。答题时,要将所给的句子放入所在语境,前后推敲理解。C项,前面一句“又有周公相成王”,意思是又有周公辅佐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意思是“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画像”,因此“括号中的“成王”应为“周公”。 4.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鼓励他要敢讥议他人,发人之恶”理解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诗经·氓》中用比兴手法暗示女主人公容颜衰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现对贤才的渴望。

(6)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而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人之所罕至焉”几句写出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匆匆,岁月会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往事会在我们心上留下痕迹。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痕迹。有的痕迹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痕迹模糊,转瞬间就已消逝。斗的痕迹,令人愉悦,有的痕迹,让人怅惘……

关于“痕迹”, 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____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_______。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退思、期盼的,________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时说:“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 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B. 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要选择到哪个窗口办业务时,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 “你想干什么?”

C. 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D. 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国文明网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市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B. 经过多年努力,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成为青海省环保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大全社会生态文明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C.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艺繁荣兴盛—2017年西宁市学生戏曲大赛》决赛于11月19日在青海美术馆群星剧场举行。

D. 近日,温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黑客攻击窃取国内航空公司网站信息案件,窃取了30 多万条航空票务类公民信息和大量账号、密码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