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 ①自古以来,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

①自古以来,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的隐居生活中,也会以积极奋进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张仃所作的焦墨(画),立足写实性的山水风光。他挑战黑墨运用的极限,使其重新焕发了生机,为中国画坛带来空谷足音,振奋人心。

③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④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自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⑥据台湾媒体报道,“国科会副主委”谢清志涉及南科减振弊案,遭检方判刑15年。国民党痛批民进党:一路贪腐,官位越高贪得越多,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③④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组”,①求田问舍:指只知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此处望文生义。②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符合语境。③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不符合语境。④一得之功:一得:一点心得,一点收获;功:成绩。一点微小的成绩。符合语境。⑤青眼有加: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符合语境。⑥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符合于语境。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且举世誉之而不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______ , 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诚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

(3)_______,但愿长醉不醒。

(4)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

元朝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这首曲子是小令,属于诗歌,而课文中《般涉调·哨遄·高祖还乡》是套曲,属于戏曲。

B. 曲子从范蠡辞官归隐、泛舟五湖写起,点明了“归去这一主旨,“闹垓垓”的纷争时局正是他归去的原因。

C. “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写游中所见洞庭之秋景,描绘出一幅萧瑟凄清的景象。

D. “进西施一捻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表现范蠡为政朝廷、辅助君王时的情景,恰好是“闹垓垓”的具体写照。

E. 全曲有历史的追述,现实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绘,从各个方面表现了范蠡的心情,传达了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

2.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B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C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D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使用了”“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下列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承题,止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不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六省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陈陶【1】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2】回面向北【3】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1】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2】都人:长安的人民。【3】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题目的“悲”。

B. “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C. “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D. 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