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处于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期。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结合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们指明方向、注入能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快速发展并改变世界。它不仅改变世界的面貌,而且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把区域性、民族性的历史带入全球范围,不同的文化在相遇相知中交流互鉴。近年来,自由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过去那种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逐渐被整体、全面、相互联系的新理念所取代。旧观念容易引发冲突、战争,新理念倡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同住“地球村”的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和谐生活,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哲学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源远流长,无内无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则,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是其终极目标。这种“天下观”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等“和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既让世界发展成为中国的机遇,又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十分强劲,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风险。

B. 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摒弃过去那种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因为旧观念会引发冲突、战争。

D. 无内无外、天下一家与协和万邦、世界大同分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原则与终极目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

B. 文章第二段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之后,对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进行了高度评价。

C. 文章第三段侧重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为此回顾了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D.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话题,然后进行分析,并提供理论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并改变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已经形成。

B. 生产力普遍发展会带来人们的普遍交往,人们的普遍交往使不同文化在相遇相知中交流互鉴。

C.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与“和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彰显了先进的世界观。

 

1.A 2.C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B项,范围缩小,原文为“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C项,说法绝对,原文为“旧观念容易引发冲突、战争”;D项,曲解文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错,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此回顾了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的“20世纪以来”错,范围扩大。原文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快速发展并改变世界”。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已经形成”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提及此信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事情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过“退一步想”的经历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在其含义范围内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记叙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 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便利了不少骑车人,因而彻底解决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难题,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对于共享单车,我们乐见其创新带来的便捷,但也需彼此约束,共同维系城市之美,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就会有显著提升。

①共享单车并不能彻底解决“一公里”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想来,生活中有很多事,就像种下去的因,长出来的果。有时,①    施了一瓢水,未期待得到些什么,②     收了果,当然惊喜;有时精心浇灌,满怀期待,也收获了心仪的果,自然高兴;③   有时,④   浇下水,施下肥,仍一无所获,⑤  会懊恼,⑥   无愧于我。

 

A

因为

/

因为

因而

B

只是

C

只是

如果

/

那么

D

尽管

可是

因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良好愿望出发的新交规能否收到利民出行的良好效果,仅靠通知或命令是不够的,还需要做更加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B. 山西省长治市苯胺泄漏事故曝光后,邯郸市从市外紧急调度6.6万件矿泉水,以供应市场和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

C. 2012年12月31日上午,停靠在大连港的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挂上了满旗,送别自己的入役之年,迎接新的一年。

D. 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成为我受用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鞭策我,激励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