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俯仰之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为流觞曲水    B.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 【解析】试题分析:B古今意义相同,都译为“过去的事情”;A项,译为“把它作为”,今义是“认为”;C项,“夫”为发语词,“夫人”可译为“人”,今指对别人妻子的尊称;D项,译作“这篇文章”,今义为“文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B. 今安在哉                    侣鱼虾友麋鹿

C. 此非曹孟德诗乎              固一世雄也

D. 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欲呼张良具去

 

查看答案

(1)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诗经•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明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

(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B.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之景。

C.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D.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E.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2.词作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乡间栩栩如生的春色图,但为何词人笔锋一转变为“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

刘续兵

祭祀文化是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之一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文庙祭祀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祭祀活动根据对象不同一般可分为血缘性祭祀与非血缘性祭祀。血缘性祭祀更多的是出于亲情非血缘性祭祀则更多的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

最初孔门弟子对孔子的“祭是模仿祭祖活动而来,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亲情,开创了祭祀史上的一大变革,为其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祭祀老师。局限于孔门弟子之间的祭孔,因之具有了血缘性非血缘性并行的特征,使得文化传承与亲情延续的意味同时存在。将纳入祭祀对象,成为中国文化尊师重教的重要标志。这种祭祀老师的模式,因为儒家的推扬而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

从文庙从祀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儒学本身的学术、信仰变化。唐代贞观年间,左丘明等22人配享孔庙显然与当时崇尚汉唐经学的风气有联系。随着理学的兴起周敦颐、张载、朱熹等六人被尊为先贤,这无疑是理学道统观的直接体现。至清代,增祀诸儒中又出现了以王夫之、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行道之儒,他们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关联。从祀诸儒的选择和晋升,均需受到官方的认可与节制。

历代统治者不厌其烦地兴建文庙、祭祀孔子,并非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其现实的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孔子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文庙祭祀强调的是孔子的文化贡献,尤其是其为人类所制定的纲常伦理、道德教化。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儒学在历史上却又确实起到了宗教的某些作用。文庙祭祀虽不能完全等同于宗教活动,却无疑蕴含着宗教的意义,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儒学与其他的宗教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种完全神学的宗教。

文庙祭祀是士人感受群体优越性和文化价值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能够进入文庙从祀将证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少人梦寐以求死后能够进入文庙从祀一些大儒的门人后学也积极推动其宗师进入文庙为自己和其学派争得一份殊荣。文庙祭祀与经典的诠释、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共同奠定了士人对于儒学和孔子的信仰。这种信仰尽管没有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但其对于古人“安身立命”的功能,完全可以与宗教相仿佛。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儒家优秀分子对于自身信仰和使命的自觉表达。

历代重视文庙祭祀当然首先在于尊重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本人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圣哲贤儒同时更是尊重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恐怕才是文庙祭祀的本质意义所在。

(选自2013年03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文庙祭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庙祭祀是我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

B.文庙祭祀最初来源于孔门弟子的祭祖活动但对孔子的祭祀又不仅仅是出于亲情更多的是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C.文庙祭祀的对象除了祭祀孔子以外还祭祀儒家历代先贤圣哲体现了随时代和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D.文庙祭祀和宗教活动完全不同它不是尊孔子为教主立文庙为教堂而是着眼于政治目的与文化道统的确立。

2.下列对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庙祭祀将“师”纳入祭祀对象开创了一种新的祭祀模式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标志。

B.文庙祭祀体现了儒家的学术风尚从文庙从祀制度的变革中可以发现儒学本身的学术和信仰变化。

C.文庙祭祀具有一定的宗教与信仰意蕴同时也是中国历代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D.文庙祭祀既是对孔子本人的尊重,也是对孔子之道的尊崇,从本质上讲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祭祀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B.文庙祭祀能够延续下来并成为一种传统除了儒家的推扬外也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动有重要关系。

C.孔子虽然不像老子被道教化身为神但历史上儒学却无疑蕴含着宗教的思想,发挥了宗教的部分功能。

D文庙祭祀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很多人渴望能到文庙参与祭祀主要是为了证明其得到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