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狩 猎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狩   猎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

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安卿满腔壮志,追求梦想,不愿接受果园城单调而讲究实际的生活,担心爱情的幻像破碎,就毅然离开了果园城。

B. 朱太太非常关爱孟安卿与女儿,希望“正像两棵花儿”的他们结婚成为夫妻,有实际本领,成为生活能手。

C. 小说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兴奋、轻松等“好心情”。

D. 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如“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地从鬓角上拨掉几根白头发”就是典型例证。

2.小说中“卖纸烟的”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3.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篇简要说明。

 

1.D 2.(1)起到对比、映衬主体人物的效果:孟安卿认为的“常去买零食”的“一个熟人”居然没有认出自己、“根本不相信有自己”,突显了人物与果园城的巨大变化。(2)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人物的下一步行为做铺垫。(3)丰富文章内容,寄寓作者创作意图。 3.(1)含蓄隽永,意蕴丰厚,引人深思。“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表明他知道昔日恋情不可能挽回,不愿将心中的幻梦打碎。(2)他将买的香烟塞进口袋表明没法割舍与果园城的感情,将情感深埋在心里。(3)火车、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表明人无法回到过去,只能带着对过去的依恋奔赴下一个旅程。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人物形象,B项考核小说的情节,CD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D项,举例非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是动作描写。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形象的能力,注意分析次要人物“卖纸烟的”这一人物的作用,注意从情节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从情节的角度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人物的下一步行为做铺垫;从内容的角度“孟安卿认为的‘常去买零食’的‘一个熟人’居然没有认出自己、‘根本不相信有自己’,突显了人物与果园城的巨大变化,起到对比、映衬主体人物的效果。从内容上丰富文章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中华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礼制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每类礼制有多种仪式和样态,有些只能在国家仪式中使用,有些可以通用于各个层级,让人们在仪式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礼制、礼俗仪式逐渐体系化且一以贯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祥和、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塑造民族形象和提升民族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开掘好、利用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礼制、礼俗的合理内涵历久弥新,可以从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发掘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例如,祭礼是培养民众敬畏感的重要方式,成人礼是提升青年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二者都是增强国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古代的仪式已经落伍,必须抛弃。这好比说古人的建筑都已过时、必须推倒重建一样,是不可取的。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忆。博物馆悉心收藏断砖残瓦,正是要留住它负载的历史。现代奥运会,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圣火。这种仪式包括仪式主持者的服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希腊人将它们保留下来,并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世界各国人民由此了解爱琴海文明,绝没有人说他们是装神弄鬼。这对于我们结合时代条件使中华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有着启发意义。

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弘扬传统礼仪会导致社会复古。这是不必要的。复古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没有人能使今天的中国退回到西周去。即使是古代儒家,也是主张与时俱进的。《礼记》就明确指出:“礼,时为大。”与时偕行、随时损益,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做的。如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仪节作了删减;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周代是缁布冠、皮弁、雀弁,宋代则改为冠巾、帽子、幞头;与之配套的服装,也由玄端、皮弁服、雀弁服改为深衣、皂衫、公服。虽然有这些变化,但成人礼的人文内涵没有被削弱,而且与市民现实生活密切融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当前,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打造“成人礼”“开笔礼”“中华传统婚礼”“敬老礼”等民俗礼仪活动,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家长反映,参加“成人礼”后,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一些地方依托旧祠堂、古书院和闲置校舍建设的文化礼堂,也成为传承弘扬中华礼仪文化的有效载体。

传承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要做的事千头万绪,当务之急是为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制定一套既与优秀传统接轨、又体现时代特色的礼仪。我国自古就有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在成年、婚配等关键节点上,家庭、社会通过礼仪的方式给当事人以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不能复制,精神却可以传承。把握中华礼仪文化的精神,发挥中华礼仪文化的现实效用,有助于擦亮历史沉淀的精神瑰宝,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大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2016年2月1号《人民日报》,作者彭林,清华大学教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主要分为五类,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中,礼制、礼俗仪式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固定体系并且一以贯之。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增强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D. 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与时借形,随时损益,现在很多仪式都已削弱了原来的人文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交代了中华礼仪的内涵和意义,接着以继承为核心不断深入,最后剔除疑虑。

B. 文章在论述要善于继承中华礼仪文化之后,举例阐述了古代礼仪与时代结合的情况。

C. 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深人浅出地阐明观点。

D. 文章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分析,得出了继承为先、创新随之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中华礼仪传承得好,在新形势下,我们也能让它焕发时代光彩。

B. 如果把古代的仪式完全抛弃,那就会毁灭人类的历史,是不可取的。

C. 弘扬传统礼仪不会导致社会复古和倒退,这是礼仪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D. 礼仪文化有很多载体,只有各个方面与时代相结合,才能更好得到弘扬。

 

查看答案

阅读小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在两个月内,通辻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 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一个月后,父母才发现情况。起初这孩子是迷上了手游,不顾学校反对,偷着带手机到学校。“感觉在游戏里面能找到一种剌激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今年暑假,他又对触手了TV着迷了,他说打赏之后,女主播会说“谢谢”、“么么岐”等之类的话,让自己有种存在感。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其他这样的“熊孩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招生制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只有取消中考,学生的各项素质才能够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当高中阶段成为义务教育,高考试题的创新灵活度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中国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水平也就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①取消中考未必能够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在初中阶段全面发展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要想使螺旋桨产生更大的推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长桨叶。①_________,尖端运动的速度也越大,桨的尖端部分受的力也越大,从而带来②_________。受材料强度及控制嗓声要求的限制,飞机使用了长度较短,而叶片较多的螺旋桨,以便尽可能地③_________,减少嗓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句是

A. 现在接人待物还是简单一点好,我们登门拜访就是想跟你叙叙旧,你就略备薄酒小菜,千方别太麻烦啦。

B. 我把学生时代写的一些小诗结集出版了,第一时间就送你来一本,请你惠存,闲瑕时你凑乎看看吧。

C. 最近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特别垂青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今天早读的时候,大家还在读《等你,在雨中》。

D. 我们隔壁的李老一家对人总是那么友善,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很大。我们能有这样一户芳邻,真是我们家的幸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