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戒 猎 王 族 加拿别克骑马向山谷深处走去。正是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戒  猎

王  族

加拿别克骑马向山谷深处走去。正是黄羊下山喝水的日子,狼在这时会跟踪黄羊而来,他要利用机会开始开春的第一次猎狼。

很快黄羊便成群出现,加拿别克趴在石头后一动不动,等待它们过去。加拿别克的目标是黄羊后面的狼。很快,五只狼出现了。加拿别克在一个射击点位瞄准了一只狼,他有信心一枪把它打死。只要打死一只狼,另外四只狼就会迅速逃走,他只需把打死的狼扛回村里。但他很快发现了一头比其他狼都高的大狼,它犹如王者,气宇轩昂。

加拿别克弃其他的狼于不顾,调转枪口向那狼中王者射击。子弹准确击中了它,但它却挣扎着逃跑了。加拿别克骑上马就追。他知道狼已经中弹,会因为奔跑而大量流血,而急促的追赶无疑会加速它的死亡。这些人能想到,但狼不懂。这就是猎人经常谈论的话题,猎人打猎不仅靠枪和子弹,还要靠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确保猎物逃不出猎人的手掌。

山谷中,一只狼中王者和一人一马展开了“马拉松”。加拿别克在逼近,狼在逃跑,二者之间的距离在缩短。最后,当狼想爬上山坡时,终因体力不支滚了下来。加拿别克跳下马准备向它开枪,但它发出的一声哀鸣让他心头一颤,勾扳机的手犹豫了。他看见它口吐鲜血,一定是因为刚才奔跑让伤痛加剧,它的命不长了。这是他预谋的猎杀方案。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狼又嚎叫一声,他的心又一颤。大狼悲惨的叫声,如果换作人,一定是血泪飞溅的那一刻才能发出的。生的希望如火苗熄灭,死的深渊已张开大口。它已没有挣扎逃跑的力气,只是望着他。加拿别克看见它眼里布满痛苦,那是一种经过较量、挣扎之后屈服的痛苦。死亡之神正在移动看不见的手指,紧紧扼住它的喉咙,狼无法挣扎,无法逃脱。加拿别克下不了手,蹲在它身旁看着它抽搐。

加拿别克看见它的眼中滚出了泪水,他的心一颤,勾扳机的手松开了。它是狼中王者,但恐惧让它身上的光彩骤减,并且把悲哀迅速放大。所有生命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谁又能从深不见底的死亡黑洞中爬出?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之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他不打算要它的命了。天很热,他抱来一些野草将它盖住,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也让它缓解伤痛。如果它命好,或许可躲过这一劫。

一个多小时后,他掀开野草,发现血已在狼的唇角结成黑色痂块,它的呼吸也十分微弱,但那双眼睛却睁得更大了,里面是放大的绝望和恐惧。他在它跟前走动,它的眼神随之移动,似乎希望他帮助自己从死亡中挣脱出来。但死亡的绳索已死死将它捆绑,它无望再活下去。

加拿别克估计,它还得受两天左右的折磨才能死去。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晚上会有熊出现,一旦发现它便会扑上来用大掌拍打一番。那样的话,它在死亡的最后一刻又会遭受屈辱。即使没有熊的出现,它在两天里的慢慢等死又是多么痛苦!

加拿别克产生了一个念头。他不再犹豫,将枪口对准狼的头部,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枪响过后,狼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它的痛苦终结,生命终结。

加拿别克从此戒猎。

(摘选自《百花园》2017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单刀直入,寥寥数语,就直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对象以及事件缘由,有助于读者快速进入文本,语言比较简捷、平实。

B. 小说中的加拿别克,对狼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善于选取猎杀的时机,他追逐猎物讲求策略,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猎人形象。

C. 在与加拿别克的较量中,大狼虽然处于下风,命运被加拿别克牢牢控制在手中,但是即使面对死亡,它也保持着王者应有的威严。

D. 在猎杀的过程中,猎手与大狼的关系逐渐产生了变化,加拿别克的选择“转过脸勾动了扳机”,把情节推向高潮,也深化了主题。

2.联系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加拿别克有些悲哀,他不想看见这样的死亡,尤其是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看见了这样的场景,便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亡一样,让他感到不祥。

3.小说以“加拿别克从此戒猎”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处理的作用。

 

1.C 2.这里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对加拿别克看见大狼流泪后的内心活动进行描述,细腻、真实地表现了加拿别克对濒临死亡的大狼的同情,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3.(1)情节安排上,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猎狼开篇,却以“戒猎”结尾,看似突兀,实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写作手法上,小说以“戒猎”结尾,与开头“猎狼”形成呼应,同时解释了标题。 (3)人物塑造上,丰富了人物形象。以“戒猎”结尾,完成了加拿别克对狼乃至其他生命的态度及情感的转变,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4)主题表现上,深化了主题。小说由猎手对大狼的同情进而升华至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读者心理上,以“戒猎”为结尾,撞击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对猎手戒猎原因的深层思索。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内容,概括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能力。C项,“保持着狼中王者应有的威严”有误,依据文中第五节至第八节的内容可知,面对死亡,大狼是悲哀、痛苦,乃至绝望和恐惧的。 2.试题分析:题干是“联系文本,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句子进行赏析。首先要明确该句的描写手法,在联系文本赏析运用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产生的效果。句中的“有些悲哀,他不想……”和“犹如自己正在经历死亡一样,让他感到不祥”,这是作者对加拿别克看见大狼流泪后的内心活动,这些语句明显是主人公加拿别克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的作用是:刻画人物的心理,或塑造人物的性格,该处描述细腻、真实,表现了加拿别克对濒临死亡的大狼的同情。同时,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加拿别克不愿意再让大狼在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绝望而果断开枪杀死大狼的情节作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的中国文学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指向,一是横向地借鉴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一是纵向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学。作为繁荣文学的手段,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或强调横向借鉴,或注重纵向继承,或兼而有之,都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借鉴和继承,文学就无法发展。如果把借鉴或继承视为目的、视为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错了。因为它不仅无补于文学的发展,而会将文学引入歧途。

中国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横向借鉴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诸如: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与手法,使我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为新内容的表现开拓了新的领域;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中,借鉴了某些有益的东西。但是,要看到,由于某些人误将手段当目的,因而在横向借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诸如:一味强调文学创作上的“表现自我”,鄙薄文学的社会功用性,耻于谈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味强调时代精神的“淡化”,鼓吹文学“面向自我,背对现实”,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用现代主义文学模式来度量社会主义的文学,认为文学的崇高感和英雄主义已不复存在。这种试图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趋向,决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和方向。

新时期文学在纵向继承上,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为:“建立社会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的提出和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品的出现;通俗文学的兴起;文学“寻根”问题的提出及“寻根”文学作品的出现。总之,文学的纵向继承,使文学的视野扩大到了文学历史的深层结构里去,使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有了更充分的历史纵深感。但也应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因素。诸如:在文学传统中流连忘返,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醉心于已与时代不符的风俗民情的描绘,沉溺于封建伦理道德的宣扬,致使作品格调不高,缺乏时代气息。

实践证明,靠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或靠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来发展中国文学,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都不能代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和方向。只有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的汇合,才能代表中国文学今后的发展方向。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则是横向与纵向两股文学潮流唯一正确的汇合点,未来的中国文学将在这个汇合点上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摘自毛磊、石光荣、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的中国文学要有所发展,就必然要在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中作出取舍。

B.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因为过于强调表现自我而否认文学的崇高感与英雄主义。

C.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巧与手法,丰富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

D. 文学的纵向继承,彻底解决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缺乏历史纵深感的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个角度,对当前中国文学现状作了具体阐述。

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典型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说服力强。

C. 文章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本质作了充分的论述,为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 文章在具体分析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时,均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横向借鉴和纵向继承来繁荣中国文学,只有在特定的背景下才能完成。

B. 如果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与手法,就能开拓出我国文学内容新领域。

C. 如果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就有可能增强作家的使命感、责任感。

D. 如果想中国文学走向繁荣,就需要汇合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两股文学潮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以生为本,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老师,你能的!

在回复的评论中,有一条意见是这样的:哟,上课时,搬个凳子坐在窗户口朝课室里面瞄几眼就好了?这样做老师也太省事了吧?

你想对发微信的那位老师或者那位评论微信的人说点什么呢?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意见。要求: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青少年要警惕网瘾,正确使用网络。因为只要使用网络,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一旦形成了健康人格,他们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①正确使用网络不一定就能形成健康人格。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公益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如寻找背景思想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不恰当的组合是哪项?请说明原因。

A. 请庄子代言“自然无限美”。

B. 请孟子代言“放飞心灵,个性自由”。

C. 请李白代言“祖国山川颂”。

D. 请范仲淹代言“关心百姓疾苦”。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3处措辞不得体。表述得体的一处是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护,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令堂在本地查找心脏病特效药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此外,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A. 笑纳    B. 令堂    C. 鼎力相助    D. 惠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