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强化文学的语言本体自觉 张志忠 ①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强化文学的语言本体自觉

张志忠

①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警惕的是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的负面影响。不少作家在写小说之初,就是以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为创作目标的,奔着有朝一日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目标而去,期冀获得经济上的高额回报,或者是将已经拍摄完成的影视剧本敷衍成小说,让那些影视剧的追捧者再做一番回味。其对文学造成的最大的伤害有二:一是只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营构,而严重忽略文学语言的独创性,只求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而忘却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二是只注重那些具有视觉和听觉特征、容易将其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的场景,而      ,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它蕴含着文学的真谛。影视剧以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见长,它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文学则把语言作为自己唯一的工具,同时在更高的层面上,语言的新颖独特,准确传神,以个人的或者集体的文学创作,丰富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因而,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据专家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两万个词,在古今作家中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托尔斯泰,他拥有___万个词汇。道理一目了然,作家的词汇量,就像建筑师的材料库,能够娴熟地选择和运用的词汇越多,越能够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作家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世界,也反映出作家对纷纭万状的人性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能力。

③文学文本与影视作品的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不同,它可以打乱时空顺序,突破直观性的生活场景的局限,而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为揭示复杂的现实和人性提供足够的空间,读者也可以打乱文本顺序而反复地玩味作品。电影专家在讲述不同文本的差异时,爱引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位老渔民与名叫圣地亚哥的孩子的对话,老渔民口口声声说要拿他的鱼网,说到他做了一锅用鱼烧的米饭,然而孩子知道,“他们每天要扯一套这种谎话”。这种同时在真假两个层面上进行的现实的和心灵的活动,尤其是孩子心中暗暗展开的否定性,很难直接用影视语言表现出来。文学的强项在于,除了听觉和视觉等有形的感官,可以诉诸嗅觉、味觉,更可以直指人的心灵,它的大量的“潜台词”,远非影视文本所可比。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

④同时,语言可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不受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开篇中所写,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种广阔性,超出了具象的边界,而容纳了大量的玄思妙想和激情涌荡,只有用文学的语言才可以捕捉和勾勒。

(有删节)

1.第①段“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第①段中“敷衍”一词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搪塞    B. 复制    C. 改编    D. 叙述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①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作品越来越粗疏简陋

②作家对人性和心灵的关注日渐空缺

③忽略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更具广阔性的精致描写

④文学的本体性因此越来越弱化

⑤作家的语言贫乏化

A. ⑤②③①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④⑤②①    D. ⑤③②①④

4.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不少作家创作小说之初,就把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为创作目标,把有利于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作为目标。

B. 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这是电影电视剧的长处。

C. 应重视文学语言的独创性,杜绝营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应自觉追求文学语言,杜绝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

D. 影视作品具有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文学文本则可以打乱时空顺序,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生活场景,读者可以打乱它的顺序而反复玩味。

6.运用本文的观点,谈谈《西洲曲》中的影视因素与文学因素。

西洲曲(节选)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适合影视画面(请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合文学表意(请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 2.D 3.B 4.用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作品中使用词语量之高,有力地证明(论证)上文“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的观点。 5.C 6.适合影视画面(请描绘): 秋天,南塘,莲花,采莲女。莲花高过采莲女。采莲女低头采摘莲子,莲子青青,如同池水。 或:在秋天,采莲女到南塘采莲,莲花高过采莲女。采莲女低头采摘莲子,莲子青青,如同池水。适合文学表意(请解说): “莲子”“青”语用双关,“莲”即“怜”,“莲子”即“怜子”,意为爱你。“清”即“情”,“青如水”就是我(采莲女)对你的爱情就像水一样纯洁。表达对采莲女的爱慕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此文为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考查有三个命题特征,一是观点鲜明,通常标题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结尾也常回扣中心论点。如本文的标题就是论证的中心“强化文学的语言本体自觉”,后面文章就紧扣这一论点展开论述。二是结构清晰,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分论点之间常有过渡衔接,如文本第二段,开头一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即该段的中心,该段对语言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列举了两个事实材料。三是命题紧扣文本,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则需要适度的迁移,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解题要通读全文,思考文本的中心(论点),文本是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构)行文中为论证观点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论证方法)以及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 解答选择题,首先要对比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其次,要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代词的指代义,指代词语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指代词语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指代词语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必须从上文中寻找,由近及远地梳理。该词在文本第一段,考生可到第一段中寻找该词指代的相应区间,“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这句话在代词“这”的前面,考生对这句话简要表述,即为“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小明与小李初次见面,小明说:“久违久违。”

B.小明送小李一幅画,小李说:“我定当惠存。”

C.小明有篇文章希望编辑给予修改,他对编辑说:“老师,请您斧正。”

D.小明对小李说:“你如果有困难,我会对你鼎力相助的。”

(2)有些学生不懂得爱惜时间,你会选择下列哪一句名言对其进行劝诫?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D.朝闻道,夕死可也

(3)“诗贵含蓄”,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含蓄”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D.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比喻奸臣遮拦贤臣、自伤遭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2)“对写法”(以彼写此)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柳永《八声甘州》中的_________

________?就采用此种手法。

(3)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是其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断弦破琴。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这一典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网络女主播与朋友想骑共享单车出行,却无奈发现不少车被挂了私锁,无法使用。性格刚直的女主播表示不能向这种无赖行为妥协,一定要带头抵制这种行为。随即向附近的五金店老板借来电锯,在朋友的帮助下,不仅将自己需要的两辆车锁剪掉,还将另外一辆上私锁的车锁一并剪掉。女主播把这个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受到众多网友的力挺,在短短的20分钟内有数万网友围观,收到打赏超过1万元人民币。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对这一事件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个“能量场”与幸福感的关系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能量场”与幸福感的关系,并就“如何增强幸福感”给大家提条建议。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_________。“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__________。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