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河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启发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请解释“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中“远方”的含义。

2.开头两段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3.作者认为河流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4.简要分析“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这句话的含义。

 

1.希望和桃花源(理想、幸福等)的象征(“希望”和“桃花源”(理想、幸福等) 2.通过异乡生活引出流浪话题,由河流的交汇融合而感悟生存的智慧。 3.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或: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紧密和谐统一起来)。 4.河流在大地上奔向大海,而人类则从河流的流浪学会了追寻理想世界。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解释‘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中‘远方’的含义”,这是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理解“远方”的本义,指“远处、远地”;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义、象征义。这句话在第八段,“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后面说“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可见文中的“远方”指的是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也是理想、幸福、梦想、希望的象征。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开头两段在文章中分别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首先要确定段落的位置,“开头两段”,这是考查开头段的作用,然后要分析这两段的内容,再分析各自的作用。“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河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第一段写异乡的生活,由异乡的生活自然引出流浪这一话题;“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这一段先写河流之间的交汇融合,接着由河流的交汇融合感悟出生存的智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完成下列小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  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2.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孩子:

(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4.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互丧,赂秦耶?(都,皆)    思先祖父。(其)

B. 奉之弥,侵之愈急。(满)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断)

C. 祸焉。(快速)                牧以谗诛。(等到)

D. 咸阳。(跑)                  一肌一容,尽态极。(美丽)

 

查看答案

与“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B. 子孙视之不甚惜。

C. 凌万顷之茫然。    D. 苟以天下之大。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能独。/惜其用武而不也。

B. 后人之而不鉴之。/ 未云何

C.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骊山构而西折。

D. 李牧连之。/ 燕赵之收藏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谪居黄州期间,他写下《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诗文。

B. “四书”指的是《礼记》《中庸》《论语》《孟子》。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D. 欧·亨利,美国著名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