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些从地方“车改”中冒出来的问题有的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些从地方“车改”中冒出来的问题有的是技术性的,有的则是体制性的。随着“车改”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利益会被触动,困难也会更多。

B.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C.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已经结束了的四次国庆演练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筹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D. 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没有语病;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突出表现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C项,动宾搭配不当,将“结果”改为“效果”,或将“收到”改为“达到”;D项,中途易辙,应将“在”提到“大批子弟兵”前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②里约奥运会上,中图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技压群雄,力挽狂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③正所谓小信诚则大信立,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买卖东西当然要讲诚信,一言九鼎。不讲诚信,必然得不偿失。

④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高尚的人品精神。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⑤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覃,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⑥近日,“为孙振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的号召在朋友圈流传。孙老师朝歌夜弦,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①太白山是秦岭主峰,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文人学士所向往。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这座山太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来往。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友人举杯畅饮,吟诵其中的《陈风 月出》篇,期待看到美丽的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白发苍苍倚树盼归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源子邕,字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累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 破六韩拔陵首为反乱, 统万逆徒,寇害应接。子邕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邕善绥抚,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子邕泣请于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邕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被执。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子邕虽被囚束,雅为胡人所敬,常以百姓礼事之。子邕为陈安危祸福之端,劝阿各拔令降。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邕降。

时北海王颢为大行台,子邕具陈诸贼可灭状。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及萧宝夤等为贼所败,关右骚扰,时子邕新平黑城,遂率士马并夏州募义人,鼓行南出。贼帅康维摩守锯谷,断绝婴棠桥。子邕与战,大破之,禽维摩。又攻破贼帅契官斤于杨氏堡。出自西夏,至于东夏,转战千里。至是,朝廷始得委问。除兼行台尚书。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明帝书劳勉之。子邕在白水郡破贼率宿勤明达子阿非军,多所斩获。除给事黄门侍郎,封乐平县公。

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子邕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邕与都督李神轨先讨平之。改封阳平县公。遂与裴衍发邺,讨葛荣。而信都城陷,除子邕冀州刺史,与裴衍俱进。子邕战败而殁,赠司空,谥曰庄穆。

(选自《北史·源子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B.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C.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D. 颢给子邕兵/令其先出/时东夏合境反叛/所在屯结/子邕转战而前/九旬之中/凡数十战乃平/东夏徵税租粟/运粮统万/于是二夏渐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古代官职,汉武帝时始置,主要监察地方事务,“刺”为检核问事之意。

B. 三军,这种说法起源于春秋时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统称军队。

C. 行台,魏晋至金代尚书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D. 玺,是用玉石雕刻的印章。玺书,是盖有玺印的书信,从秦朝起就开始流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源子邕待人坦诚,士人多归附他。后来劝阿各拔命令胡人归降,并最终成功让阿各拔弟弟归降,应该说与他的坦诚也不无关系。

B. 源子邕善于安抚人心,所以手下人没有离叛之心。州城被包围,军民愿意同他死守,他要亲自出城去借粮,将士们哭着送他出城。

C. 源子邕立有不少战功。他在九十天之内平定了东夏叛乱,平定了黑城后,又在锯谷擒获了康维摩,还在白水郡打败了宿勤明达的军队。

D. 源子邕为国竭尽忠诚。他认为自家世代蒙受国家恩典,不能忘恩,身陷敌营,仍写信要求儿子源延伯坚持尽忠,最后自己也战死疆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僚属佥云,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②乃密遣人赍书间行与城中云:“大军在近,汝其奉忠,勿移其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负重的河流

黄 毅

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

⑤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

⑥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⑦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

⑧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

(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深沉 喟叹。

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 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

D.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E.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2.文章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