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 ,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吧?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 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 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 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2.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3.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B 2.①“一只土碗”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使情节紧凑。②通过“一只土碗”的价值层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围绕“一只土碗”,展示师生两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我们塑造了乐善好施的先生形象和忘了初心、不知廉耻的青年形象。④“一只土碗”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媒介,是道德观念的试金石,为我们剥开了金钱利益驱动之下的学生灵魂。 3.①先生明知土碗其实就是只土碗,叹气之余,还愿意花1万买碗,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先生叹气、买下土碗,与前文愿出10万买碗的情节相呼应,表现先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善良性格。③先生最后的愤怒,侧面烘托了学生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金钱驱动下的学生的丑恶嘴脸的谴责和痛心。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青年服饰穿着的变化并非揭示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而是他忘掉本分的体现。C项,“迷途知返”程度太重。D项,没有心理描写,“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错。 2.试题分析:题目问“一只土碗”作标题的作用,考查学生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等角度来考虑。“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文中也层层设置悬念,先生把学生的这只土碗撞坏后,说这碗是古董,要拿十万去买,后来一再地打听。这样能吸引读者。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小说始终捉住一“一只土碗”来写,“一只土碗”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一只土碗”的故事,表现了先生的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青年由最初的坚守清贫到后来变得不知廉耻的形象。小说通过这“一只土碗”展现了那个青年学生的经不住金钱诱惑的灵魂,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 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李图解外国之“火”,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 “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 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D.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 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 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四种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学生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高三(1)班一同学于4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

(1)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B. 《楚辞是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而成,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D.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一个唱歌的美国诗人﹣﹣鲍勃•迪伦,诺奖评委会虽然已经给出了颁奖的理由,可很多人还是有所质疑.

C.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D.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