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押题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

押题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 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

C. 马医生的好友给他送来自己的字画,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D. 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呢?你问别人吧。”

 

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用语的得体性。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千克”和 “人民币”为专业术语,而此处是“买菜”,应使用口语,口语中不宜使用专业术语。B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当,这句话意思是“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此处阿明是请求别人让座,说这句话态浮夸,不得体。D项,“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表达的语气过于强烈,有失谦和,此处是老师询问阿勇有没有看到书,使用这个反问句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B. 近年来,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在增加,但进口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内大宗农产品出现供给短缺,主要是因为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的。

C.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D. 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日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权利的地方就需要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更要防微杜渐,小毛病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演变成大问题。

②《速度与激情》系列、漫威电影的众多续集中,动作场面、武器随着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但故事及人物的部分就显得黔驴之技,最后无非是有团队的就内讧、有固定形象的就反转、单打独斗的就组队。这已让好莱坞市场暴露出“续集病”迹象。

③在这个碎片化、浅阅读的时代,无论是写一本或者读一本厚重的书都是不容易的。幸运的是,《撞见未来》深刻而不艰涩,严肃而又活泼,全书一蹴而就,时时妙语连珠,令阅读变成一件轻松愉悦的事。

④“互联网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

⑤“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请外出旅游的业主出行前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比作,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女子如果沉浸于爱情便无法解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②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③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④荣:犹“花”。

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 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 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2.我们所学的高中课本上也有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的诗,你能写出作品名字吗?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 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2.对下面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孙权捉预手,涕泣别曰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③俱不足以问也 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受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 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吴蜀边境的巴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宗预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 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 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吴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