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必须加“的”的一组是( )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必须加“的”的一组是(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准、狠的特点,是欧亚选手取胜(  )最大障碍。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B 【解析】试题分析: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句②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④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面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鹿鸣》)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小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

A. 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后所写,所用语言皆是当时自然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

B. “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作者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C. “瑞脑”,一种名贵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此句写词人优裕的生活环境与闲适心情。

D. 古诗词中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凉”一字双关,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E. 下片第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即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东篱”指地点,同时也是菊花的代称。因为陶渊明的关系,这一句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不沾一点脂粉气,而透出一些文人士子的随意与洒脱。

2.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 颈联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萋萋,绿色醉人的景象。

D. 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E. 尾联点出诗人最爱的风景,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绿意春光。与开头起点形成收尾呼应之势。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试分析颔联用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小题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A. “一脚”竟然用“十年”,运用大胆的艺术夸张,既渲染了回乡路程的悠远漫长,又突出了游子归心似箭的迫切之情。

B. “左一脚/右一脚”,实写醉汉的蹒跚步态;“一脚/十年”,虚实结合的手法突显了归途之遥与回返之艰,蕴含了咫尺天涯的悲剧意味。

C. 诗中“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名词组合极富动态,既跨越万里空间,又超越数十年离乡岁月,产生一种阔大的悲壮情怀和美感张力。

D. 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2.结合全诗,简析“醉汉”的形象。

3.同样是台湾诗人表达乡愁,余光中的《乡愁》则是另一个时空角度,请续写最后一节,表达与本诗同样的主题。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誜,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B.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C.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D.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C.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然:……的原因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黄泉:地下泉水。古代认为天地幺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3.文中用“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比喻,其用意是

A. 说明麻是很直的,蓬草和它一起生长也会直;涅这种染料很黑,白沙掉在里面就会染黑。

B. 说明蓬和白沙太没有自己的特性了,太容易被改变了。

C. 说明蓬草应该生长在麻中,白沙不能掉在涅这种染料里。

D. 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在好的环境中就会受到好的熏陶,在坏的环境中就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