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洋葱 潘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洋葱

潘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⑪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

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⑫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⑬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予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

⑭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⑮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略有删改)

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后来等小米搬进新房子,弟弟生了孩子,双喜临门时,母亲变了,说“天天梦见你爸”并解释了先前表现的原因。 2.(1)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听到小米说“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时内心的痛苦,然而她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意在转移话题,又表现了母亲性格的坚韧和爱的深沉伟大。(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滴落的眼泪比作“清晨草尖的露珠”,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眼泪的清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感叹,富有表现力。 3.①洋葱是母亲掩饰自己痛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②贯串全文的线索;③设置悬念;④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①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有痛苦却以剥洋葱掩盖,为的是“带好这个头儿”,可见她是一个识大体,懂轻重的人;②从母亲把爱埋在心底,以洋葱掩盖眼泪,可知她是一个“深沉坚韧”的人;③从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特意买洋葱剥可知她是一个细心的人;④从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一个没有房子,一个没有结婚,自己虽然天天梦见丈夫,但带头不沉迷在痛苦中,可见她是一个深爱丈夫和孩子的人;⑤从母亲在父亲去世时不说明买洋葱的原因,到小米搬进新房,弟弟有了儿子之后才说明情况,可见她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文意感知与信息筛选。题干中“在小米看来”,确定了筛选的角度;“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确定了筛选的内容。作答时可依照“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后来……”的句式回答。 2.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人物描写主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角度,仔细审读画线句子,从“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知是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从“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可知是语言描写,分析时要说明这一动作和语言的内涵,并说明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根据“像清晨草尖的露珠”可判断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这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最后说明这样比喻的效果和表达情感,采用“修辞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修辞手法十表达效果或情感”的模式答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2)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3)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 “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 “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 “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 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 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 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昧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此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寒门再难出贵子。

B. 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C. 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 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 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D. 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 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 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 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A. 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 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 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 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