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

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B 【解析】试题分析:B里的节奏应在“心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因为这样断开就违反了词组内部不分开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xiàng)道

B. 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 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 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7月8日,云南腾冲,一台ATM取款机前,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市民看到并拍下传至网上。事后,意外成了 “网红”当事人赵增做说,那天要给工友们发工资,自己从工地骑摩托车去银行取款,为了不影响环境卫生,他才脱了靴子再进去取钱。

你对赵增做的这种“脱鞋取钱”的行为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现点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写一段话说明其包含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查看答案

央视《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请仿照下面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以“坚忍”为主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结构相似,整段字数大体相当,必须有四句引用。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坚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子里的黄河

秦岭

①在我看来,黄河的古老和人类个体的年轻,注定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局限。现代科学只为我们掀开了黄河文明的一角,唯有文学,才能让我们仰视或俯瞰到黄河文明的表情。文学心灵的视野比我们眼睛的视野要开阔得多,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在时光的隧道里扇动艺术的翅膀,不断回首,或者频频前瞻。黄河文明的表情,就是华夏儿女日子的表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我文学的视野里,黄河疆域的宽窄与长短,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她就是我们日子里的一担水,或者一滴水,蓄满了一个散发着五谷杂粮味道的真实世界。

②“日子,就是一担水。”我从黄河儿女的这句口头禅里,闻到了烟火味儿。小时候,我不懂。“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滔滔的黄河水,该是多少担水啊!把黄河与日子联系起来,我总是想到扁担、木桶和黄土高坡上的羊肠小道。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人说:“其实,咱和黄河天天见哩,咱都是女娲蘸着黄河水抟着黄土造出来的,都是黄河的娃哩。”

③至今想来,这句话意味深长。中国的乡村,到处都有龙王庙。求水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高举火把,在苍天之下、大地之上跪成一种无与伦比的虔诚和渴望。在红烛的火焰和紫香的缭绕中,庄重、慈祥、平静的水龙王,俯瞰众生,目光里蓄满了母亲才有的表情,她身上倾注了芸芸众生对河流的崇拜和念想,她是龙,也是水。当一担水挑回家,炊烟袅袅升起,日子里所有的滋味儿都有了。喝一口黄河水,一种宗教般的庄严,在我内心驻留、伸展、蔓延。

我有理由断言,黄河的文化源头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超越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文化空间,同样超越了黄河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身长所辐射的疆域。黄河用上百万年的耐心和胸襟,轻轻拥揽了西北、中原、华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苍生尽在她温情的怀抱里

⑤沿着黄河走,我发现,黄河对人类精神的浸润和人类心灵对黄河心悦诚服的接纳,早已成为一种双向力量。假如,百万年前中国西部的地质变化没有为黄河的诞生提供可能,那么,谁来给我们提供一担水的意义?黄河流域的掌心里,到底还有多少超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遗存,至少当下无从得知。也许,我们真的只是领受了黄河文明的一角。置身历经千年风霜的殿堂和古柏,耳闻经久不息的钟声,我们只知道,历史刚刚从史前向殷商走来,从秦汉向唐宋走来,从明清向当下走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⑥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条又一条黄河的支流,跨越时空,奔流不息。每一条支流都是每一担水的合计,都是去黄河那里“赶集”。在黄河沿岸的乡村,你侧耳谛听,一定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滴答,滴答,滴答。”那是屋檐水的声音,也是黄河的声音,更是父老乡亲血管里的声音。她最终在华北汇入苍茫的大海,带去的,是这片土地的表情。

⑦少年时代,我一度迷恋西方哲学,但有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我不敢轻视中国哲学,因为有一条河,它叫黄河,是一首叫哲学的诗。”诗?我的耳畔,顿时响起先秦以来黄河两岸的低吟浅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⑧每一句艺术的经典,都是日子的投影。在我心灵崖畔的视野里,古人和今人的艺术联系、传承,根脉如此密不可分。那史前人类遗址中陶罐、陶瓶、陶盆上镌刻、描绘的符号,那用简单的线条、笔画对河流、鱼虾、白云、牲畜、狩猎、祭祀的表达,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中的雕塑、壁画……那一刀又一刀,一笔又一笔,一画又一画,分明是一支支反复吟咏的民谣,民谣里蓄满了所有关于日子的歌。这些歌,伴随着黄河的涛声,经久不息。当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子,那不就是一曲几千年的黄河大合唱吗?

⑨一直在想,在中国,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也许,社会学家给出的答案是母亲,哲学家给出的是精神,政治家给出的是人民,美学家给出的是气质,历史学家给出的是传统……一位农民却这样回答我:“风水。”我的理解是,黄河流域的气候、土壤与地貌,体现了农耕文明更多的特征,“河东河北”密不透风的高粱,既给黄河儿女以日子,同时也为黄河儿女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天然屏障。“黄河在咆哮”,那是对敌人的怒吼,也是对儿女的召唤。

⑩毋庸讳言,近百年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创造时代文明的步伐要远远比黄河流域快,这得益于现代工业、海洋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源头不会变,风水轮流转”,这不光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生态问题。变与不变之间,人与自然的作用力,可以海枯石烂,也可以沧海桑田。

⑪我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段歌词:“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我在黄河流域考察农村饮水现状的时候,再次看到了农民肩膀上的一担水,那,还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清冽的水吗?那分明是稠泥浆。有个不争的事实是:黄河瘦了,近几十年来,曾频频断流。一条条排污管道,像罪恶的大炮一样伸向黄河。

⑫“保卫黄河”,半个世纪前的黄河儿女面对敌人发出的呐喊,犹在耳畔,只是,如今黄河的敌人隐藏在哪里呢?要我说,就在我们自己的日子里。信不信,一担水的日子里,什么都看得出来。

⑬三十年前,黄河两岸流行着一首叫《黄河源头》的歌,其中的歌词是: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牧马汉子的酒壶里。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在擀毡姑娘的歌喉里。

⑭我至今仍然想做这样一个梦:自己变成了那个歌声里牧马的汉子,手里拎着酒壶,沿着黄河行走,马蹄悦耳。不远的擀毡房里,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在为我歌唱……

⑮就这样策马而去,不愿醒来。

2015年1月于天津观海庐

(选自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老人说到女娲造人,从远古神话的角度表达人们对黄河的宗教般的崇拜,从文化源头展现了黄河对人类精神的滋润和人类心灵对黄河的接纳。

B. 黄河流域比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得多,这充分说明了“源头不会变,风水轮流转”的哲学原理。

C. “保卫黄河”是半个多世纪前的黄河儿女面对列强所发出的呐喊,现在的黄河已经不再需要保卫。

D. 文末借一首歌和一个梦,作者决定去黄河源头居住,从而表达了对黄河悠久文明的酷爱。

E. 从文学的角度审视黄河文明,可以帮助人们思考过去和未来,开阔视野,尽情地品尝生活的滋味。

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

3.作者为什么说“屋檐水的声音,毫无疑问,它也是黄河的声音”?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中第⑧段罗列了众多艺术作品,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第⑫段说“一担水的日子里,什么都看得出来”。请谈一谈你从本文中看到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