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置身的时代,那就不...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置身的时代,那就不如改变自己——             。这一点,苏东坡做到了,当然,是历经了痛苦与磨难之后,一点一点地突围并最终脱胎换骨的。苏东坡的豪放气质,除了天性使然,更因为苦难与黑暗给了他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笑看大江东去,纵论世事古今。他豪放,因为他有底气,有强大的自信。

A. 无法改变这个时代,就要超越这个时代

B. 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

C. 既要努力迎合时代,又要努力超越这个时代

D. 或屈从于时代,或超越时代

 

B 【解析】试题分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根据“那就不如改变自己——”和“突围并最终脱胎换骨的”这两句,可知在讲苏东坡的超越时代的精神。“迎合时代”和“超越时代”两句之间应是选择关系。所以B项正确。而C项中“迎合”错误,D项中“屈从”也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英国BBC拍摄的《中华故事》,到韩国KBS的《超级中国》、日本NHK的《中国力量》,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摘下“有色眼镜”,开始客观审视中国、传播中国对全球文明进程作出的新贡献。

B.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将量子通信的安全距离首次突破百公里,打开了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的大门。

C. 校园暴力一旦发生,很多人往往归咎于学校,但仅仅依靠学校显然不能有效杜绝校园暴力不发生,因为大部分的青少年暴力斗殴、欺凌事件都发生在校外。

D.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晴天时傍晚6时左右,夕阳缓缓下坠,宛如嵌入卧佛口中,遂形成肇庆星湖奇特的“卧佛含丹”景象,最早在1992年由摄影爱好者梁根长发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是老邻居了,你有麻烦尽管开口,我必定鼎力相助

②网络商家要有诚信之行,消费市场能够长久繁荣,要求商家一定要守住诚信之根,竭泽而渔,赚一把就走的行为,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

③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日渐临近,各大商家厉兵秣马,使出浑身解数迎战双十一,天猫亿万红包、京东折促秒杀等场景争相上演。

④刚进厂时,张小龙并不被人看好,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但凭着耳软心活和踏实勤恳,现在已经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之一。

⑤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成为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出色的企业家,真可谓衣锦还乡

⑥澳门不仅以博彩业闻名遐迩,还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共存、风貌独特的城市,在灯红酒绿中沉淀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云门诸山

宗 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 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 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趣意。

D. 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 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昶,字士都,东平须城人。昶颖悟过人,读书如夙习,无故不出户外,邻里罕识其面。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昶肆笔数千言,比午,已脱稿。释褐,授征事郎、孟州温县丞。正大改元,超授儒林郎、赐绯鱼袋、郑州河阴簿。三年,召试尚书省掾,再调漕运提举。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居数岁,忠济怠于政事,贪佞抵隙而进。昶言于忠济曰:“比年内外裘马相尚,饮宴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乏,若犹循习故常,恐或生变。惟阁下接纳正士,黜远小人,去浮华,敦朴素,损骑从,省宴游,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弭未然之祸。”时朝廷裁抑诸侯,法制寝密,忠济纵侈自若。昶以亲老求解,不许。俄以父忧去官,杜门教授,一时名士若李谦、马绍、吴衍辈,皆出其门。

己未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昶上疏,论治国,则以用贤、立法、赏罚、君道、务本、清源为对;论用兵,则以伐罪、救民、不嗜杀为对。世祖嘉纳之。明年,世祖即位,召至开平,访以国事,昶知无不言,眷遇益隆。世祖尝燕处,望见昶,辄敛容曰:“李秀才至矣。”其见敬礼如此。

至元元年,迁转之制行,减并路、府、州、县官员,于是谢事家居。五年,起为吏礼部尚书,品格条式、选举礼文之事,多所裁定。凡议大政,宰相延置上座,倾听其说。六年,奸臣阿合马议升制国用使司为尚书省,昶请老以归。七年,诏授南京路总管兼府尹,不赴。八年,授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务持大体,不事苛细,未几致仕。二十二年,昶年已八十三,复遣使征之,以老疾辞,赐田千亩。二十六年卒,年八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李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

B.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

经历

C.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

经历

D. 国兵下河南/奉亲还乡里/行台严实辟授都事/改行军/万户府知事/实卒子忠济/嗣升昶为经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庙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

用新庙号,亦称“改元。”

C. 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自己身份的物品。三品以上穿紫衣者佩金鱼袋,五品

以上穿绯衣者佩银鱼袋。

D. 岁己未,即己未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己未年的前一年是戊午年,后一年是庚申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昶从小聪明过人。读新书文如同过去经常学习的一般熟悉。参加科举考试时能一上午奋笔写数千字。

B. 李昶能积极进善言。他极力劝说懒于处理正事的严忠济接纳忠正之士,罢黜疏远奸邪小人,过朴素的生活来消除隐藏的灾祸。严忠济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C. 李昶受到皇上的厚待与敬重。世祖常高兴采纳他的疏谏,向他询问国事,退朝闲居时看到他,都会正容礼敬。

D. 李昶才干非凡,多次想辞官家居都未获允许。官员的品级和选举,朝廷的礼仪,很多是他裁定的。宰相常请他商议朝廷大事。八十多岁仍被皇上征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从父入科场,侪辈少之,讥议纷纭,监试者远其次舍,伺察甚严。

(2)世祖伐宋,次濮州,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