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 儒家所关心的“情”始终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

儒家所关心的“情”始终不离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情理合一的。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这就是所谓的“情理结构”。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给人们带来的最新启示在于:在人性结构当中,“情”到底会扮演何种角色?

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但“仁”究竟是怎么来的?在孔子那里起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而孔子则释礼归仁。但孔子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每个人要“依仁”而行。另一个则是仁的“巫史传统”之源头,“巫”被理性化为“礼”,而礼乐当中仍包蕴巫的感性要素。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始基,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基座。所以,从“巫”到“礼”再到“仁”,更不用说“乐”本身,皆含深情。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也是一种“理”化之情,在儒学那里,情理始终是合一的。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被社会化的,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即每个人从己出发,所要达仁,仁就会来。孔子重在先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所谓“仁道不远,行之即是”。这样一来,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仁自然而然就会来。而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便是“性相近也”,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所以,孔子认为,“克己复礼”、复归于仁,仁就来临,仁与人才合体为一。孔子的“成己之学”,心理动力就在于“欲仁”,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仁并不是从“先验结构”中来的,西方哲学所追寻的理念、天国与物自体是高蹈于虚处的,而仁则是实实在在就在“践履”当中的。这种中西差异的根本在于,西方哲学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恰恰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智慧之途。仁就来自人自己,无须外求于纯理,这是孔子儒学的大智慧。

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是人性结构的根基所本。此处之“情”,不仅是人类普遍源发的情状,而且也是人类根基共有的情感。所谓“终”,则为“孔颜乐处”,这是人性结构的境界追求。所以说,儒家情感哲学的“执两用中”就在于:从现实出发上是“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为“孔颜乐处”,所谓“执两”(一始一终)而“用中”(度的把握),这才是当今儒家创造性转化出来的当代智慧之一。

(摘自2015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作者刘悦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其源头一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二是仁的“巫史传统”。

B. “巫”“礼”“仁”“乐”皆含深情,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基座,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始基。

C.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理”化之情,这种情感又被社会化,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

D.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欲仁”是孔子“成己之学”的心理动力,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情理结构”中的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融为一体,因而使儒家“情理结构”的情感哲学不会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

B. 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孔子则强调释礼归仁,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要每个人“依仁”而行。

C. 儒学“情理结构”始终维持情理合一,其生理根基是源自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

D. 孔子认为先要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使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这样仁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这“性相近也”是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

B. 西方哲学追求的是一种虚幻,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无须外求于纯理的智慧之途。

C. 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在人性结构中,“情”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

D. 儒家情感哲学具体表述为“执两用中”,意思是说从现实出发上讲究“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追求“孔颜乐处”。

 

1.B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B项,偷换概念,相关信息在原文第2段,选项将“基座”和“始基”的概念搞反了,应将“基座”与“始基”调换位置。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因果关系不当。应为“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这就是所谓的‘情理结构’。”见文章第一段。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4)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 。(《雨巷》)

(5)寻梦?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7)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非礼勿动。(《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②,归来煮白石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荆薪:柴草。③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借指道家清苦的修炼生活。

1.第一句中的“冷”字有什么妙处?

2.简析本诗所采用的间接抒情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 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 之有                 厌:厌烦

D. 既东郑                 封:把……当作边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壮也                是寡人过也

B. 夜缒出                朝济夕设版焉

C. 君之难也              吾还也

D. 乱易整                敢烦执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对我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坚持研究,笔耕不辍,经常有论文发表,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字省作字的写法。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减去一笔,这就成了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简写为,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唐之前字写作,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④⑥⑤②①③    B. ⑥②①⑤④③

C. ⑤④⑥②①③    D. ⑥④⑤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