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荆轲刺秦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荆轲刺秦王》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渐离击筑,荆轲而歌                    和:唱和,同声相应。

B.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C. 燕王振怖大王之威                        诚:确实。

D. 持千金之资                            币:礼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改悔                                还也

B. 皆白衣冠送之                            其无礼于晋

C.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                    不知计之所出耳

D. 先言于秦王曰                            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变徽是徽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B 2.D 3.A 4.(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带着白帽子来送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宾语前置;白衣冠:穿着白衣服,带着白帽子)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封:使……成为;肆:扩张) (3)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关门,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函谷关和意外的变故。(出入:偏义复词,偏重“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B选项中,“比”应该解释为“并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文中反复写到刘和珍的“微笑”“和蔼”,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表现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杀人者的凶残。

B. 说明刘和珍等绝非“暴徒”,驳斥段政府的诬蔑

C. 说明刘和珍天真幼稚,对反动派抱有幻想。

D. 表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毅,突出其崇高精神。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段中画横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刘德华唱的歌《回家的路》(节选),按要求写作。

回家的路,数一数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回家,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拍一拍,肩上岁月的尘土。回家的路,或远或近;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上面的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图表是一家研究机构对20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请根据要求答题。

 

身高(平均)

体重(平均)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70年代

155.5厘米

41.3公斤

99.04

80年代

158.6厘米

42.1公斤

97.37

90年代

160.6厘米

46.5公斤

90.86

 

(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职权和地位各异的“史”。从文献记载来看,“史”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还有“大史” “卸(御)史” “公史” “西史”等词语,它们代表着各不相同的某种身份,或某种职位。由于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极为不便,用字必定非常俭约,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 所以,,正说明了早在殷商时代“史”就已有了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的事实正是人们在用甲骨文进行记录时不辞繁复的根本原因。同时,这种分工的事实又可以使我们的历史学家确信: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B. 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 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

D. 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光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