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 ( ) A. 氓之痴痴,抱布贸丝。 B. 将子无怒,秋以...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                                                 (  )

A. 氓之痴痴,抱布贸丝。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 匪我嫌期,子无良媒。    D. 非来贸丝,来即我谋。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形的考查。题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B项。选项中错误的是:A项,痴痴;C项,嫌;D项,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

A. 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    B. 那河衅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恙。    D.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朔;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                                                 (  )

A. 独自彷惶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 在雨中衰怨,衰怨又彷惶;    D. 默默彳亍着,冷漠,萋清,又惆怅。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    B. 漫江碧透,百可争流。

C. 鹰击长空,鱼祥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D.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岑参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属于觐省诗,是古代官员被朝廷批准回家探望家人的诗歌,本诗中“便觐”是指樊侍御史奉朝廷的命令前往丹阳期间回家乡省亲。

B. “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 一句表现了亲人们对樊侍御史的思念,一知道他的去处,就在打听什么时候回来。

C.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 一句中的“骢马” 一词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侍御史”的官职。

D. “霜台”即“御史台”,正与诗题暗相呼应。不称“御史台”而称“霜台”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含蓄性与多样化的特点。    ^ ^

E. “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一句写出樊侍御史的家人对儿子在仕途上大有作为的无比高兴之情。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