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应该有适当的惩戒教育 打开网络,到处报道的都是教师又如何违犯了师德规范。众口铄金,教师成了罪大恶极的人。媒体报道的不负责任,让本该受人尊敬的教师成了舆论的把子。一时间,教育主管部门也就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又被中枪,一线教师更是战战兢兢,对顽劣的学生不也有任何的惩戒。 我个人认为,适当的惩戒是应该有的。 惩戒,顾名思义,包括“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惩戒不仅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更是一种重要而特别的教育方式。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马卡连柯说过,对学生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他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负责,甚至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做人要有所敬畏和畏惧。 心理医生兼文学家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中说:“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毕淑敏认为,在自己所有苦口婆心的教育都失败了才使有最后的武器——打。打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接触肮脏品质时让他们感到切肤的痛,从此与它们隔绝。 这是一个母亲可以使用的惩戒方式,但教师是不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惩戒学生的,教师对于说服教育全部失败后该采取什么样的惩戒方式来教育学生呢?媒体的报道让我们实在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有时候真的觉得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 我清楚的记得我读五年级时,有一天突然懒病发作,那天回家没做家庭作业,第二天到校后被老师赶到教室外罚做了三倍的作业,还被当时是班主任的表姐狠狠揪了头发。结果当天掉的课,晚上表姐又亲自在家里给我补习到深夜,因为没睡好,结果第二天在校精神不振,课堂上的内容没学好,又得补习,形成了恶性循环,那段时间,我受到的惩罚不小。但也就是那一次,我觉得我受到了我有益于我一生的教训。从此,我不敢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丝毫懈怠,这也就让我养成了主动完成任务的态度。直到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都从不懈怠,总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切身的体会告诉我:适当的惩戒是应该有的。只是我们在惩戒时要遵循适时、适法、适度原则。“适时”选择最佳时机,使其产生最大的心理“赎罪”感,并加深对错误的认识。要根据惩戒对象及其错误程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在惩戒时必须切实尊重和保证孩子的隐私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否则会使受惩者“不服”,从而难以产生“戒”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而且在惩戒力度上把握好分寸,宁可不及,不可过度。 【解析】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 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戒”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便于执行。可立意为:学校、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因为拥有“惩戒权”可能导致暴力被合理合法地“植入”教育中,伤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角度三:应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规定,惩戒与体罚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既不利于教师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也不利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利,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相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以亟需明确惩戒范围和方式。 可立意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但必须对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监督,避免滥用惩戒权。 角度四:从教育角度来看,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对学生合法的惩戒是有必要的。 惩戒对集体管理来说有必要,在班集体中适当运用惩戒方式教育,对多数孩子也是一种保护,它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青岛用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学校对学生有适当惩戒的权利在全国开了先河,它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责任和使命,是一件好事。可立意为:学校、教师有没有惩戒权,或要不要将惩戒权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孩子犯错的可能性,帮助孩子规避或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1)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这一工艺自元朝晚期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____________。这种以金属与珐琅工艺相复合的手工艺制品,深受皇帝的钟爱,到了明景泰年间,这一工艺更加成熟,加之当时的制品底色多为宝石蓝或孔雀蓝,故此得名“景泰蓝”。____________,在明朝的“御用监”、清朝的“造办处”都设有制作御用珐琅的作或厂。____________,不曾有任何一种器物能像景泰蓝一样只供皇室专享。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顾炎武坚守民族气节,绝不仕清,所以终其一生只是一介布衣,平头百姓。____________,“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他被人称为“通儒”、清代经学之祖。他的“经学”,不是空头讲章,不是纯学术理论,关键是“致用”。先己用,后他用,先利己,后利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社会不需要“百无一用”的所谓清高书生,缺少的恰恰是顾炎武这样的大才通儒。

A. 然而他胸怀廓大,心系天下    B. 然而他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C. 然而他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    D. 然而他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报道称,中国人以胃口好而闻名,世界银行最新数字显示,国庆八天中国人外出就餐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瑞典和挪威等数个发达国家的GDP生产总值。

B. 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更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C. 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D. 《朗读者》用最真挚的访谈展现了最平实的情感,用最经典的文本体现了最感人的阅读,广泛获得了好评,因而收视率节节攀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进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姐是

①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贵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③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搞国防建设。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关注。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度,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