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跟随齐白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长期延续而未曾中断的民族文化.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民族的文化,唯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维持其先进性.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总是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中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并不排斥创新,相反,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 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绝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自己替代的创造,这是绝不能替代的。 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因此,真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难在如何的合理取舍,对凡是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的予以取,反之则舍.但创新是绝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创 新是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种代替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 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时增添旧事物中所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此,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 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是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的统一起来。 另外,继承与创新不单单是一个民族的任务,它更需要的是这个民族的每一个分子去实践。而当一个民族能够做到每一分子都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昌盛与 富强也就只成了时间问题而已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涵来看,许麟庐所揭示的学习继承与保持个性、发展创新的关系,与湖北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紧密相关,与我国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期学习发达国家、保持中国特色、争取创新发展的国情高度契合。这有利于引导高中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生活,写好现实生活。 具体审题立意过程如下: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材料,这是写好新材料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许麟庐牢记恩师齐白石的教诲,博采众长,经过创新,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从新材料作文写作的特性出发,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材料的多层性选一个角度来深入品析,达到“浅者浅得,深者深得”的效果。可以多角度解读材料: (一)从齐白石对许麟庐的教诲角度。齐白石并没有把弟子拘囿在自己的领域,而是要求弟子有所突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宗师的胸怀气度,更能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使人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从而,反思现实教育中存在的扼杀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不能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形。 (二)从“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角度。“门”可以是进步某一领域的门径,可以是某种方法,某种模式,某个老师……但它是我们进入这一领域的最有效的方法,最可靠的经验……从而领会到创新的前提是夯实基础、继承传统,不能盲目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A. ③①⑥⑤②④    B. ⑥②③⑤①④    C. ⑥②④⑤①③    D. ③②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 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当一个医生全力地投入一场和死亡的较量后,病人仍然走了,医生的心也空了。那种累,不仅仅是体力消耗殆尽,还有心灵的如履薄冰

B. 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其实在华尔街的抗议活动是源远流长的,早在美国刚建国,华尔街第一次产生恐慌时,便发生了规模庞大的抗议示威活动。

C. 前几天在武汉某大学的招聘会上,某企业提出了“拒绝富二代”的招聘条件,引发争议。但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有权自主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拒绝“富二代”无可厚非

D. 当你走进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荫环抱、景色怡人的环境时,才真实地感到,这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飞来仙境,而是两代军垦人战胜戈壁沙漠,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人间美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阮籍猖狂

B. 征夫以前路

C.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