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哥哥 艾克拜尔•米吉提 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哥哥

艾克拜尔•米吉提

    楼道里很暗,也许是这个缘故,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家里人就会对她说,不怕,不怕,那是快递哥哥,给咱们送东西来了。

    家里人开门,果然是送快递的来了。

    那是一件积木玩具,是爸爸从网上订购,点对点服务,送货上门。妈妈签收后,就给玛丽娅打开包装。这一天玛丽娅玩得很开心,也很专注——她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玛丽娅飞一般的扑进爸爸怀里,高兴地说,爸爸,快递哥哥给我送来了这个!她向爸爸炫耀着手中的积木玩具。

    那是爸爸买的。爸爸含笑说。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

    是爸爸买了让快递哥哥送来的。爸爸想说明委由。

    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脸认真地纠正爸爸。

    好好好,是快递哥哥,是快递哥哥。爸爸心头不经意间滑过一丝轻轻的惆怅。他觉得自己的微笑已经凝固在脸上,这一切让他感到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第二天正好是个周末,一家人准备欢天喜地的出门玩儿一天。爸爸用手机嘀嘀打的订车,玛丽娅就依偎在爸爸怀里,看他摆弄。手机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应答声。不一会儿,车就订好了。

    一家三口,加上小阿姨,正好四人一车。一坐到车上,玛丽娅就来了一句:嘀嘀一下,马上出发。

    爸爸愣住了,这不是刚才订车时手机发出的提示语么?他摇摇头,冲着妻子笑笑。心想,看来孩子就是块磁铁,听到见到什么,都会被她像铁屑一样吸过来。

    傍晚回家时,他突然发现就在附近有一所韩国人开办的幼儿园,他觉得应该把玛丽娅送到那里去。这里离家近,既没有堵车之苦,孩子也会在家睡足了觉出门。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睡足觉比什么都重要,他是医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一点。

    三天以后,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这让爸爸有点目瞪口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妻子。

    那天,雾霾太重,幼儿园临时放了一天假。妈妈在家里陪着玛丽娅。玛丽娅正专注地搭着积木。妈妈是学经济的,她觉得应当让孩子认认钱,从小有点经济头脑,便从钱包中取出一百元让玛丽娅认。

    这是一百元。妈妈对她说。

    玛丽娅顺手接过一百元,说,这是我的钱。便放进了自己玩具小钱包。

    妈妈有点出乎意料,看来,幼儿园已经教会了这些东西。

    玛丽娅还顺口来了一句韩语,阿尼哈思呦(你好)。

    此时,正好玛丽娅的爷爷打来电话,说给玛丽娅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玩具女孩(芭比娃娃)和一套童装,让他们有时间谁来取走。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她爷爷,周末我们过去看您,您还是亲手把玩具和童装给到玛丽娅手上吧,不然她会认为是“快递哥哥”送来的,或者,谁给到她手上,就认为是谁送的,不会觉得是爷爷送的。

    话筒那边,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也好,也好,那就周末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快递哥哥送来玩具后,玛丽娅玩得很开心、很专注,因为变化无穷的积木玩具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B. 小说通过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坚持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的,模仿手机提示语的情节中将天真无邪、童真可爱的玛丽娅塑造得活灵活现。

C. 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的自私,应证了荀子的观点人之生也固小人”。

D. 小说通过玛丽娅与爸爸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玛丽娅的童真可爱和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反映了童真的主题。

2.请简要分析玛丽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3.小说以快递哥哥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D 2.①胆小可爱: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②活泼贪玩: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③天真无邪: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来的;④热衷学习:喜欢学习手机发出的提示语;⑤充满自信: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⑥自私贪婪: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 。 3.①在情节设计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照应了小说的第一个情节和最后一个情节,使结构更加严谨;②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快递哥哥来表现玛丽娅的童真和童趣,丰富了人物形象,使玛丽娅这一形象变得立体化;③在主题表现上,更加突出了小说童真、童趣的主题,小说的中心变得更加突出。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小说没有反映出爸爸的成熟无趣、圆滑世故,该性格特点与文章的主题也并无太大的关联。A项,在原文中有提到。B项,如“不是,是快递哥哥送来的。玛丽亚一双纯净的眼睛清澈地望着爸爸。”“我是大老板。”都是语言、神态描写。C项,玛丽娅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反映了孩童的自私。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文章中“当有人敲门时,三岁的玛丽娅会惊吓得往里屋躲;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变幻无穷的积木玩具上;认为玩具是快递哥哥送来的;喜欢学习手机发出的提示语;玛丽娅从幼儿园回来第一句话便是:我是大老板;将一百元收入了自己的钱包”这些语段可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从情节设计上,人物塑造上,在主题表现上来思考,情节上照应了小说的第一个情节和最后一个情节,使结构更加严谨;人物塑造上,通过快递哥哥来表现玛丽娅的童真和童趣,丰富了人物形象,使玛丽娅这一形象变得立体化;在主题表现上,更加突出了小说童真、童趣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的时候,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 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 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D. 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 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C. 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至上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D. 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B. 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 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D. 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数据时代,你网购时浏览的商品,你在网上买过的东西,你浏览过的网站,你的每一次搜索,你在微博或朋友圈发送的每一条信息,都会被整理成数据。你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特征、社会交往、知识能力、爱好性情、情绪波动、疾病等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被分析。这些数据使得人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赤裸裸的“透明人”;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将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状况,教育机构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用户需要的培训计划……

面对大数据时代,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角度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则消息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字)

最近,在安徽广德县邱村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镇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镇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查看答案

填入了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在西方文化中是如此深入人心,思想家们都不愿花气力去讨论这个问题本身,他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去征服和战胜自然。在这方面,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培根的观点。培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人们追求科学的目的,为了在争辩中征服对方,为了在行动中支配自然。“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要研究自然,探求自然界的规律。

A. 甚至    因此      是     也是      /      所以

B. 以至于   /        不是    而是     但      因此

C. 乃至     所以     /       更是     只是    可见

D. 以致     因而     是      而不是   可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