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可怜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①“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②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③玻璃上踱步,好象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④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⑤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⑥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

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因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⑦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B. 作者说“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是因为作者没有想到小黄蜂在无路可出之际,竟然仍能执着地寻找出口。

C. 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是为了表明小黄蜂的选择以便和某些人类的选择加以对照。

D. “现在它飞出去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说明小黄蜂从绝境中出去了,就会享有更多的自由。

E. 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像一位长者,言语中透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祝福。

2.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请说明“可惜复可怜”是因为:

3.“玻璃”一词在文中共出现7次,请分类归纳“玻璃”在文章中共有哪几层意思。(4 分)

4.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条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

 

1.AE 2.不管人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的深刻,反而失去在创造再发展的生机。 3.(1)①②③⑦是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玻璃。(2)④⑤⑥是指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一种自我的情感桎梏。 4.①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因为一点的因缘不如意就自杀。 ②不管活着还是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的深刻,反而失去了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③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 ④多体验失败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更幸福的人生,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 ⑤并没有想象中的来生。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几个备用答案都与原文的意思在不同程度上相吻合,只能选最吻合的。B项错在小黄蜂“ 执著”。原文“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他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原文没有说小黄蜂“ 执著”,原文说的是它“会思考”,所以B错了。C项错在“为了表明小黄蜂的选择以便和某些人类的选择加以对照”。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是为了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这样,A项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D项“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他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他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作者没说“就会享有更多的自由”,作者在原文中接着有解释,说的是“他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所以D项错了。所以A项E项是正确的。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原因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尤其是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和段落,就可以知道作者认为人如果因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的原因是:本没有必死之理,只是一时想不通,不懂另寻出路,而白白失去生命,既是死亡也于事无补,故说可惜复可怜。珍惜生命,生活并非总有绝境。让人学习小黄蜂的做法:另寻退路而非“斩断一切幸福的可能”。退一步海阔天空,抱着坚定的信念相信一定会成功,绝不轻言放弃生命。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重要词语意义,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词语的具体位置。然后辨别所考词语的类型,最后根据语境,结合方法,具体辨析,分条作答。“玻璃”在文中出现多次,一一找出,结合该词所在的前后语境,可见“玻璃”在文中既有实在的意义,又有虚指意义。可以总结如下:①②③⑦是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玻璃。而④⑤⑥是指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一种自我的情感桎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填空

(1)《三峡》中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磨难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写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字的好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 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注释】: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④驩(huān):喜悦。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解使人知贼处    暗中    B. 居邑屋至不敬,是吾德不修也    拜见

C. 不可者,各其意  满足    D. 诸公以故严之      推重

2.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德报怨                         使工药淬之

B. 旁郡国                         为奈何

C. 然天下贤与不肖                 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D. 遂去贼                         吾还也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欢炫耀的一组是

①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去,不使人知                     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 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 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 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 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2)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史记》共130篇,分类为:书8篇、表1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查看答案

下列画线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今太子之,请辞决矣       群臣之   

B.使使以大王               郑而有益于君   

C.沛公欲关中               封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其人居未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