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其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①,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盛唐之音》,有删节)

【注】大令:指晋王献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唐代的书法和诗歌达到了顶峰,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它们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B. 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仍需探究,不过,完全可以把《兰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C. “草圣”张旭的草书和狂草,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感情倾注在笔墨之间,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D. 盛唐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并将此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以工艺、赋之于汉等事例进行比较类推,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书法和诗歌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 文章一方面论述初唐书法风度体貌欣欣向荣,一方面以初唐诗歌作为比较对象,指出它们都共同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 文章把冯、虞、褚、陆的兰亭摹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并行论述,有着共同的论证目的。

D. 文章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论述张旭的狂草,其实也在以此来论述盛唐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B. 初唐书法、诗歌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唐代及后世艺术繁荣的基础。

C.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艺术核心都具音乐美,可见张旭与李白艺术特点是一样的。

D. 孙过庭与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使得盛唐书法都有强大的历史责任感。

 

1.B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完全可以把《兰 亭序》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不准确,原文“似有更多理由”,非确定性表达。 2.试题分析: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不是为了论证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必将到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儒家着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对物质生活的耽溺,下列《论语》引文中,井非陈述此种意目的选项是

A. 君子忧道不优贫    B.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C.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D.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查看答案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秋”指秋天。“序属三秋”中“三秋”,即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而《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秋”指三个月的时间。

B. “察臣孝廉”中“察”的意思是考察和推举。古汉语中“举”“荐”“称”“表”都有推持、推举的意思。

C. 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时仕时隐,前后十多年。写作《归去来分醉》时,是他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从此就再也没出仕。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也是写于此时期。

D. 驸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辞采华美,音韵和谐。《滕王阁序》一文骈散结合,有凌云之气,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