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 王浩发短信约见老同学:“胖子,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 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D. 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用语的得体与否。考生应注意使用的场合、对象、对象间的关系。A项,“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此处是说自己的女儿,应为“小女”。B项,“别来无恙”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此处正确。C项,“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到来的一种客套的表示,此处用在学生回访母校的场合不妥。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此处应用“等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陈忠实将他的深厚积淀付诸于笔端,再现了北方的生活图景。

B. 在网约车被合法化后,使得中国城市出行市场的固有竞争格局被打破,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也应尽快启动,以对接市场。

C.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D. 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英是(   )

①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进行正常的活动,是无可厚非的,任何人无权干涉。

②多年来,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

③垄断企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无法从根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垄断企业已经出现尾大不掉、利益固化的现象。

④在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励精求治报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⑤书籍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的生活难以想象的。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之分。

⑥2016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这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高超的执教水平。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火烤变形之后,即使又晒干也无法复原的例子,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写老人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此种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散材”“疲马”都是作者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 “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 “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 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白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

B. 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 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