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⑴女孩说,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

【俄罗斯】诺里斯塔夫

⑴女孩说,我叫蒙娜丽莎。凯莉便笑了,有种想要接近女孩的冲动。

⑵凯莉是一名画家,去拉马拉本是看望男友,却没想到刚踏上这片土地便遇到这样一个女孩,傻傻地朝着你笑,但那张脸上却有很多疤痕,显然与真正的“蒙娜丽莎”扯不上半点关系。

⑶“蒙娜丽莎,你家住在哪呀?”凯莉蹲下身子问道。可女孩却不说话了,一双眼大概是被大风刮久了,红通通浸着泪水,勉强才吐出三个字:“杜米斯。”

⑷杜米斯经常出现在国内各大报刊上,那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座难民营。凯莉的脑海瞬间出现一幅图画:眼前的女孩躺在一堵烂墙下,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一只苍蝇停在她的脸上,但她却一动不动。

⑸女孩一定饿了,凯莉把包里所有的压缩饼干都拿出来,塞在对方手里,想了想,又把脖子上的围巾取下,紧紧地裹在女孩身上,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女孩幸福的样子,忍不住当场拿出画架,刷刷几笔,一幅凯莉版《蒙娜丽莎的微笑》便完成了。

⑹“这是我来拉马拉的第一幅作品。”凯莉在男友面前炫耀,但男友却不置可否,不断叮嘱她要小心,拉马拉城的小孩比大人更危险。凯莉认真地点点头,毕竟男友是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但第二天,凯莉便改变了看法,因为在比瑞德街头,她再次看到了蒙娜丽莎,她捧着那条围巾,就像捧着圣物一样,看到凯莉便奔过来说:“真主保佑你。”接着便把围巾交还给凯莉。

⑺蒙娜丽莎很丑,但却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望着前面飞奔的背影,凯莉再次陷入沉思,第二幅微笑图瞬间在脑海里成形。这就是收获,一个画家最想要的便是这种灵感。她就地创作,完成以后,随手把围巾套在脖子上,却突然觉得脖颈一阵刺痛。

⑻被一滴鲜血染红了的围巾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尖利的铜钉。太可恶了,早就在报纸上看过报道,艾滋病患者为了报复这个世界,常常把沾满自己血液的钉子放在路边的凳子上,很多行人都平白无辜受害。没想到这样的悲剧竟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对方还以怨报德,太可恨了。

⑼这世界疯了,连小孩都干这种勾当。凯莉气愤地说:“不就是杜米斯吗?我偏偏就是要过去把她找出来,蒙娜丽莎,没想到连微笑都是假的。”

⑽杜米斯的管理者是个英国人,名叫普雷第,听了凯莉的投诉后,先是一阵惊愕,接着便对身边的人说,把蒙娜丽莎叫过来,太不像话了。

⑾可是,蒙娜丽莎没有来,有人向普雷第报告,蒙娜丽莎宁愿不吃饭,死死抓着宿营广场的栏杆不肯过来,手都快抓断了。凯莉彻底被激怒了,她对普雷第说,既然她不愿来,我就过去,倒要看看,小小年纪到底是受谁指使干这种丧心病狂的事。

⑿在广场,当凯莉站在蒙娜丽莎面前,结果却并没有按着原来的计划走下去,蒙娜丽莎显然刚刚垂死地挣扎过,脸上毫无血色,但看到凯莉,却一下子兴奋起来:“求你,以真主的名义,请您亲手把那颗铜钉交给我吧!”到了这个时候,她还在提要求,凯莉带着愤慨与不屑,问:“凭什么?”

⒀接下来,凯莉简直无法理解,蒙娜丽莎竟然弱弱地说:“我想有个妈妈。”还好,有普雷第在,这位谙熟拉马拉文化的慈善服务者解释,在这个地区,铜钉代表母爱,你把铜钉交到她手里,就代表着你对她女儿一般的爱。接着,普雷第还指着铜钉上面的字母“M”说,看,这就是证明。

⒁蒙娜丽莎所做的一切,当然不是为了真的要凯莉做母亲,而是想让杜米斯难民营的其他孩子看到凯莉送她铜钉的情景,哪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因为这些年来,大多数孩子都被远方来的白人资助甚至收养了,但蒙娜丽莎却因太丑而变得愈发孤单。

⒂她太需要我们的爱了,凯莉拿着手里的第三幅画对男友说:“《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抵不过她的真情。”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凯莉听说女孩叫蒙娜丽莎时,她笑了,但这笑中并没有嘲笑和鄙夷,表达的是善意和亲切,这使女孩对她很信任。

B. 女孩之所以给自己起名叫蒙娜丽莎,是因为她的脸上有很多伤痕,但她想让自己像

蒙娜丽莎一样漂亮,表现了她对美的追求。

C. 文章第⑻段插叙报纸上的相关报道,目的在于说明当时凯莉的愤怒,为下文揭示真相作铺垫,同时与下文的真相形成对比。

D. 小说中写到蒙娜丽莎将图钉放到凯莉的围巾里,想借此引起凯莉的注意。蒙娜丽莎这样做只是想在孩子们面前夸耀自己。

2.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前后有哪些变化?小说描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

 

1.C 2.(1)一开始被蒙娜丽莎的质朴所吸引,想要接近她;后来收到蒙娜丽莎围巾很感动;围上围巾被铜钉扎伤,很愤恨;最后知道真相,由衷赞美。(2)小说通过写凯莉对蒙娜丽莎的态度变化,侧面烘托了蒙娜丽莎纯朴真诚的形象,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 3.(1)《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达·芬奇的经典名画,以此为题,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暗示小说的线索、情节,“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画家为小女孩的三次画像,它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也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3)隐喻了小说的主题,它象征着小女孩懂得感恩、渴望爱和尊重的真诚的心,寄寓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和对她品质的赞美。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表述不全面,女孩信任凯莉的原因除了善意和亲切的笑之外还有凯莉给女孩压缩饼干,并给她裹上围巾的暖心举动。B项,女孩给自己起名字的推测无中生有。D项,女孩送铜钉给凯莉,目的是渴望得到母爱,想通过凯莉 来看自己,使周围的孩子们羡慕自己有“妈妈”,而不是为了显摆夸耀。 2.试题分析:注意心情的变化“想要接近她”“很愤恨”“由衷赞美”,然后从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注意从“设置悬念,引人入”“文章的线索”和“凸显小说的主题”的角度分析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诵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书其事”。到了《楚辞》,发展到对“其事”铺排开来叙写,为赋这种文体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铺采摛文”,铺,即铺叙、敷陈,言赋直陈其事,不取比兴。一方面是强调赋铺陈直叙的写作特点,另一方面是强调赋文辞华丽的语言特点。晋代陆机的《文赋》明确地提出了诗与赋的文体区别:“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流亮。”意思是说,诗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所以要绮丽细腻;赋是用来铺陈事物的,所以要清晰明朗。再说“体物写志”,志,一般指思想、志向,当然也包括感情。刘勰更是把“体物”,即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认定是赋“写志”的一种“载体”,道出了赋融体物写志为一体的本质属性。这样,赋的基本特征,就在“铺采摛文”的艺术形式与“体物写志”的思想内容相互统一中,得到了完整的表述。

1.下列关于“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生命因素,直到战国后期《赋篇》《风赋》的出现才形成赋的文体。

B.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不是诗歌,但是语言基本整齐、押韵;它也不是散文,但经常运用散文句式。

C. 春秋时期,贵族礼会之际往往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这种形式被称为“赋”,后来“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

D. 在《诗经》中,“赋”只是一种“直书其事”的艺术手法,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重在用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摹事物特征的一种文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荀子、宋玉起,文人创作出现了体物言志的赋,它与布衣所作的乐府民歌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赋和乐府民歌都源于“古诗”。

B. 汉代,民间诗歌归专门的乐府机构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供人们传阅、吟诵,几乎不依赖音乐歌咏。

C. 陆机从内容的角度对诗和赋进行了区别,他认为诗绮丽细腻,是为了抒发情感;赋清晰明朗,是为了铺陈事物。

D. 刘勰认为“赋者,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把赋的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统一起来了,对赋的基本特征表述较为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在描绘事物风貌上具有铺陈直叙的特点,而铺陈描绘事物形态风貌是用以“写志”的“载体”,所以一篇好赋仅仅堆砌辞藻是远远不够的。

B. 即使吸收了《诗经》《楚辞》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发展了《楚辞》中铺排的写法,但如果没有纵横家参与创作,“赋”这种文体还是无法形成的。

C. 后世的一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诗歌原始阶段不具有歌唱的特征;而赋虽然讲究韵律,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配乐歌咏而生的。

D. 班固的《两都赋》、刘歆的《艺文志》、刘勰的《文心雕龙》分别对赋这种文体的流变或特点进行了诠释,使后人对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视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④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儿童在玩耍时,或是在学校里,  ②  同龄人发生矛盾导致推搡、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③  是男孩之间的武力争斗,  ④  不可避免,  ⑤  不是特别暴力,后果不严重,通常也都被“无奈”地接受。  ⑥  家长、教师都不希望发生此类事件,但几乎每个男孩家长,都要多多少少面对打架事件。

A. 由于   和   所以   就   因为   虽然

B. 由于    与   特别   几乎  只要   尽管

C. 因为   跟   何况   大概   只有   尽管

D. 因为   同   尤其   一定   由于   虽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特朗普执政满两个月之际,依据美国盖洛普公司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普民意支持率下跌至37%,创下新低。

B. 每一次庄严的纪念,不仅是一次触动灵魂的激励,更是一次记忆的唤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

C. 人们只在乎“女排精神”,甚至开始下一届东京奥运会的卫冕,只有郎平清楚,中国女排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D. 一批以抗日、跨国缉毒为题材,反映主流价值观、倡导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社会口碑与院线票房双丰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