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那一双 的眼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下面短语中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自己认...

请以“那一双    的眼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在下面短语中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美丽、善良、忧郁等),把题目补写完整,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那是一双深沉的眼睛 小的时候,我很怕那双眼睛。总是试图躲过那眼神,避免与他直视,生怕遭到那双眼睛的责骂。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眼珠深陷进眼眶,眼角旁扎着深深的褶皱,眼皮如蜡黄般老化,染上褐色。如刀般锋利的眼神穿过浑浊了的瞳孔直射开来,透过磨旧了的大边框老花镜,划破你的肌肤,直射你的心脏。浑身惊悚,发一身冷汗。还是孩童的我不喜欢那双眼睛,这也成了我不喜欢外公的唯一的理由。 长大后,心中仍带着那份恐惧。外公却看我如成人般,有时会给我讲中国字。外公给我讲的字不少,惟有“贱”讲的最为深刻。每次讲字的时候,外公总毕恭毕敬地在纸上写下端正的简繁字体。初见“贱”字时,我倒吸一口气,外公却笑了,那时我很少见他笑,他的一席话至今犹记在心:“贱,左边是贝,右边是戈多一横,宝贝应是自己靠劳动所得,而靠武力去抢夺而得,便是贱了。你可别看中国字多,其实个个都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可是很聪明的。”最后一句话在每次讲完后,外公总会念叨,眼里盛满了笑。我看到,那是一双中国学者的眼睛,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崇仰。 外公懂得很多,而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外公是文革前的大学生,穷乡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却狠狠地被推下来,用曾经执笔的手握上锄头,上田干活。忽然忆起外公喜看杂文,总取一些好文章来给我看,那上面充满着讽刺与犀利的语言,用比外公眼神还尖锐的油墨刺痛着社会污浊黑暗的伤口。外公看着我一点点地念着文章,眼里充斥着兴奋与快感。我忽然觉得有些害怕,是那眼神后对社会政治的仇恨与报复,有些辛酸,有些苦辣。 外公,我深深崇敬着的外公,他有一双盈满泪水的眼睛,他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信徒,向着悠深的传统文学顶礼膜拜,他永远是社会黑暗的仇恨者,这来自他的岁月所无法经历的苦楚,无奈而又感伤。他活着,是为了用那双眼睛,明亮地闪烁在文革40年后的今天,用他的生命,坚守他心中的信念。 我会永远注视着你的眼睛,那双沧桑岁月的眼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那一双 的眼睛”,首先补充标题的内容,然后围绕补充的内容行文,注意通过关照记叙文的要素,主动通过细节描写突出“补充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一句话概括《平凡的世界》第21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好声音》(1)一出现就引起轰动,很大程度上(2)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3)不靠评委博出位,(4)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5)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纯粹的音乐的本质,(6)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1)   (2)    (3) (4) (5) (6)

A. 虽然     都     也    也    却    并

B. 之所以  是因为  也     /    而是  并

C. 虽然    都       /     /     却    /

D. 之所以    是因为  /     也    而是  /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防止“为官不为”,要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从完善机制入手,通报、发现、查纠立体化,形成不能不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B. 抢走美国人的饭碗,绝不是中国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美国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让劳动者失去了奋斗。

C. 郎平对记者说,不要因为女排夺冠了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她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D. 李克强表示,创客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表达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重阳节来临之际,农工党潍坊市委会组织一批风华正茂的退休老党员赴潍坊市规划馆和潍坊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 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殊在央视《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月7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D. 德国女作家兼诗人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