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因为,就在事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活着就好了,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只好勉强同意。

B. 喝酒、点篝火、背诵诗歌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具有重要作用,凸显出生活和人生可以产生诗歌的深意。

C. 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的,二者一致。

D. 文末的补记在小说主体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完整丰满。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3.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佳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简要分析。

 

1.D 2.①佳卫在业已复员的情况下依然参加了一场灭火战斗,而且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精神非常感人。飞蛾只是本能地趋光扑火,死去没有价值;②而佳卫是自觉自愿且“多此一举”地去救火,直至牺牲,意义重大,就好比浴火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③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佳卫这个为国为民无畏献身的英雄的深情赞美。 3.佳卫在工作、生活、交往中都是可亲可敬之人,英勇牺牲,感人至深,是当代社会需要的中坚力量和正能量。①作为消防中队长,佳卫忠于职守,勇于牺牲。忙于工作,总是没有时间去郊外旅行;职业性地恨火;复员了,仍然习惯性地投入救火战斗,以至英勇牺牲。②生活中的佳卫,热爱诗歌,富有浪漫情怀。复员后去了郊外土门岭,与好友一起吃农家饭,喝酒,点篝火,背诵外国名诗,激动得热泪盈眶。③与人交往中,佳卫纯净朴质,淡泊。在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丝毫不为所动;结交同样朴质的农民诗人老李;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醉心于美。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勉强同意”与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不符。B项“产生”不对,是“需要”。C机械联系,牵强附会。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赏析语句主要从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抓住关键词“不是飞蛾”“是凤凰”“涅槃”等分析,佳卫是自觉自愿且“多此一举”地去救火,直至牺牲,意义重大,就好比浴火凤凰,涅槃重生,精神永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的魅力和的美好。

B. 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 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 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的优点

B. 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 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 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 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 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 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

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 心,同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

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议性文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使前后句子衔接自然的一项是(     )

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____①____,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____②____,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

A. 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B. 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C. ①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②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D. ①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②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

B. 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 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

C. 12306 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风险。

D.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 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程婴救孤》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催人泪下,把悲剧的美宣泄得淋漓尽致。今年10 月,剧组第三次赴美演出,再次引起轰动。

②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本县领导应对迅速,连夜乘车赶往出事点,下车伊始便认真查 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③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 积虑

④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 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⑤胡航现在已经深陷困境,进退两难。这和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事的态度有 关,他总是对前辈的话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⑥距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仅有数月时间,主办方积极筹划,严阵以待,力争在办好“节俭奥运”

的同时,也办出一场精彩奥运。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