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小 题。 寒 雀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小 题。

寒 雀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

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唧唧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地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拉”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盛开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

(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

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

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翼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

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竦竦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

冬日闲赋,低头负喧,抬头看雀,一树的雀。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4期)

1.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

2.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

(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

4.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作分析。

 

1.快乐: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悠闲: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有情趣: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忙碌艰辛: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 坚守: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 2.(1)作者细致地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了寒雀或悠闲或灵动的特点,(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并能与其“不受拘束”的气质相印证。(3)图画丰满了寒雀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对画作的描摹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3.(1)运用了类比手法,麻雀之寒暖类比为没钱人对自己和有钱人的看法。传递出作者认为雀本不分寒暖,只是因为看雀人主观情绪的映射而产生不同。 (2)通过“绕穿”“啁啾”等动作和对冬天的环境描写,细致刻画出寒雀不畏严寒的自在,活泼、灵动妙曼的形象。“迎风啁啾”“水瘦树寒”“踢踏腾挪”等诗化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诗请画意。 4.“形散”:①取材广泛自由。不仅写了现实中的寒雀,还写了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又从寒雀写到人。②结构自由,节奏舒缓。全文联想行云流水,诗画皆可入文,信手拈来,节奏舒缓自然。 “神聚”:①内容紧紧围绕“寒雀”展开,万变不离其宗。②文章中心明确。题为“寒雀”,其实写人。“寒雀”之 “寒”是因为看雀人心冷,而作者眼中的“寒雀”悠闲、活泼、坚守,体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 “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这是一道形象题,考生应先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寒雀的文字,如“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然后在找出作者或他人对寒雀做出评价的语句,或者与他物进行比较或烘托的语句,如“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依据这些文字进行概括即可,一般要使用形容词。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这是作用题,一般先从内容上回答,即写了……,表现了……;再看这一内容与文章标题和上下文的关系。回归文本,找到作者描写宋人崔白《寒雀图》的文字,概括其内容,从文中来看,这部分内容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出寒雀悠闲灵动的特点;再看这一内容与下文的关系,由崔白的《寒雀图》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与主旨的关系,此处内容借助图画这一工具使寒雀的形象更为丰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5)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7)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天涯地角有穷时,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赠刘司户(蕡)

【唐】李商隐

江风吹浪动云根①,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②。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注】①云根:指江边山石。②翻:以旧曲制作新词。

(1) 请简要说明首联中“动”、“昏”二字艺术效果。

(2) 尾句“凤巢西隔九重门”有何内涵意蕴?请简要分析。

(3)“汉廷急诏”“楚路高歌”两个典故分别指历史上哪两人?写出他们姓名。

 

查看答案

二. 文言文阅读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能言               哑声

B. 于是家人画工画       延请

C. 人人得食             率领

D. 手中纫缀不           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足音辨人

B. 慈父背              还望

C. 然数颦蹙诸婢曰      视无可置者

D. 劳苦若不谋夕        世有无母之人

3.将《陈情表》与《项脊轩志》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4.把上面文言文《先妣事略》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乐观与悲观的“观”字,代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也代表决定行为的方向和做人的态度的根本看法。                                                        

① 假如看法错误,行为自然也随之错误。假如见解正确,行为必然也趋于正轨。

② 这其中当然包含有知识和见解的成分。

③ 这种看法普通多叫做“直观”或“洞见”。

④ 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知识为主宰,以见解为指导。

⑤ 观与行或知与行是永远合一而不能分的。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⑤③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②④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

A.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C.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D.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