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A 【解析】试题分析:B中“高足”和C中“垂询”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中“内人”是谦辞,不能说别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万历十五年》是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著的明史专著,它不同于众多枯燥的史学专著,它叙述中有极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成为严肃史学著作中最为大众化的一本书。

B. 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照森说,之所以大多数的人觉得太极拳不能打,是因为普通人接触的太极, 都以养生为主的缘故。

C. 侯亮平先后三次唱《智斗》,是京剧《沙家浜》中最有名的唱段,唱的是我党地下工作者阿庆嫂与日伪军胡司令、刁德一巧妙周旋,掩护伤员的故事。

D. 被勒索病毒攻击的计算机的几乎所有文件都将被加密锁定,会向用户索要300到600美元的赎金,用户支付完赎金,文件才能恢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缘千里来相会,高中的生活,同学之间宜结秦晋之好,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

②鲁迅先生的后期杂文可谓不刊之论,这恰恰体现了他思想的炉火纯青。

③他扮演的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⑤绍昌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可引用来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便慷慨吟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表明自己刺杀秦王的决心。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 “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听觉意象,在本词中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意绪。

B. “老天涯”,写出了诗人浪迹天涯时间之久,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

C. “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落飘洒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 “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说明下片描绘的是夜晚所见之景。

E. “雕”“马”“黄沙”等都是边塞特有的物象。这一句再现了风雪狂沙肆虐的边塞之景。

2.这首词感情丰富,说出词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秦亡归燕。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铙,右陇、蜀之山,左关、郩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注】①批:触动,触犯。逆鳞:传说中龙颈部生的倒鳞。触及倒鳞,龙即发怒。②购:通“媾”,媾和,讲和。③惛然:忧闷,烦乱。惛,糊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B.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C.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D.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筑,是中国古代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筑”在战国时代很流行。

B. 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 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 三晋,战国初韩、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在卫国时,人们称他为“庆卿”;到燕国后,人们称他为“荆卿”。

B. 荆轲到燕国后,每天都和一个擅长击筑的宰狗的屠夫高渐离在集市上喝酒。喝得兴起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唱歌,唱毕复哭,旁若无人。

C. 燕太子丹和秦王赢政曾在赵国相识,关系很好,但后来两人闹翻。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丹一筹莫展。

D. 鞠武认为,如果收留了樊於期,就好比是“委肉当饿虎之蹊”,必定会招致巨大祸患。即使管仲、晏婴在世,也无法挽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