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 学书不成,                 去:离开

C.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 是时桓楚在泽中            亡:逃亡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②若舍郑以东道主

B. ①项梁杀人,与籍避仇吴中         ②长

C. ①人莫知其处,独籍知           ②顷未发,太子迟之

D. ①梁召故所知豪吏                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叫他不要胡说。

C. 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 陈涉起义后,项籍在项梁的指挥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人,大家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B 2.D 3.B 4.(1)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当初起兵反秦时,年纪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大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jiǎn)杀死的。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将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年轻时,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去学剑,又没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学文字能够记写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学剑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对抗万人!”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很高兴,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没学完。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县狱掾(yuàn)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因为这件事认为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多,(以他的)力量能举起大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也全都畏惧项籍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要将实词带入原句中,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B项“学书不成,去”意思是“学习文字知识没学成,放弃”,所以,“去”,放弃。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项,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项,前一个为“被”,后一个为“作为”。B项前一个“在”,后一个“比”。C项前一个代词,代“桓楚”,后一个音节衬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项梁认为他自高自大”不正确,原文“梁以此奇籍”,意思是“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与众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李长空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 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 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 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 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 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 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 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 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 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 大王来何操?

C. 不然,籍何以至此?    D. 今日之事何如?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 ①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愿伯居言臣不敢倍德也

C. ①吾属今之俘矣               ②谁为大王此计者

D. 为之奈何                   ② 臣死不避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今太子迟之,请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B. ①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②秦王必喜而善

C. 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 ①旦日不可蚤自来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霸上     ②素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  ⑥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项王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