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注](其一) 杜 甫 玉...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注](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

1.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1.①点明时节、地点;②照应诗题;③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④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⑤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⑥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2.①为时局动荡不安、国运光景暗淡而忧愁苦闷;②为滞留他乡、漂泊无依而落寞伤感,③为心系故园却欲归不得而焦灼无奈。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首联景物描写作用能力。本诗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意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同时照应了诗题。“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所以本诗首联景物描写作用为:点明时节、地点;照应诗题;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气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的环境气氛;寄寓了老大伤悲、抑郁苍凉的情怀;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沉郁感伤的情感基调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中间两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意思是: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颔联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隳辱                   构:蒙受

B. 其有贪功能徒             害:残害

C. 劳之曰                 胄:战盔

D.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有节夫义士,刃臣腹中者众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B. 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及诸河,在舟中矣(《秦晋崤之战》)

C. 初疑,皆持兵注目待之            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幸(《史记·汲黯传》)

D. 天下以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孟尝君怪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⑵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学会借鸭孵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 对孩子的教育应从胎教抓起,越早越好;放眼未来,着手现在。

C. 应尽早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把孩子培养成拥有更多本领的人。

D. 教育孩子不可操之过急,望子成龙没错,但不可违背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下面是李博在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所做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叫李博,今年18岁,来自××中学。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③我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著精神。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能在朋友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⑥××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心仪已久的名校。⑦我的家乡江苏南通,濒江临海,物阜民丰,欢迎老师有时间前来做客。⑧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A. 多余的句子是③⑤,不得体的句子是④⑥⑦

B. 多余的句子是③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

C. 多余的句子是⑤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③④⑧

D. 多余的句子是⑥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

 

查看答案

下面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将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原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    B. 门巷深深过客稀    C. 小院地偏人不到    D. 寒气偏归我一家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比拟)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比喻、借代)

D.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比喻、夸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