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署:暂代官职
B. 乃规旄钺 规:谋划
C. 耽每畋,从数百骑 畋:打猎
D. 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 亡:逃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上下诏让樊泽取代贾耽为帅,张献甫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 当李纳的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的手下建议让他们住在城外,页贾耽却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 贾耽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采纳。
D. 贾耽熟悉地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对下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A. 材料(1)用梧桐、练实、醴泉等意象,以及行为的描述,表现了鹓雏的清高自守。
B. 材料(2)借助对话形式,指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C. 鸱与鸠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不能够理解鹓雏与枭的高远心志。
D. 两则材料中,作者都以禽鸟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观察与讽喻。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至激于义理者而不然 B.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 不能容于远近
下列句中的“其”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中插芳馨。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 ①司马迁 ②欧阳修 ③王安石 ④李清照
B. ①班固 ②范仲淹 ③汤显祖 ④苏轼
C. ①司马迁 ②范仲淹 ③汤显祖 ④李清照
D. ①班固 ②欧阳修 ③王安石 ④苏轼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 按时间先后排列,平旦、晡时、日中、是入、人定
B. 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 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 乘兴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秀才、举人、进士;榜眼、探花、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