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最近一段时间,青少年溺亡事件屡次发生,作为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最近一段时间,青少年溺亡事件屡次发生,作为在校学生第一责任人的班主任们一定要对此类事件引起高度重视。

B. 高新开发区以创建“温情高新”为目标,不断提升辖区文明建设.利用社区宣传栏、LED显示屏等平台多渠道营造学习文明礼仪的氛围。

C. 对中学生来说,成语不仅是各省市历年中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古诗词和作文学习中也经常渗透成语知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D. 国内共享单车累计骑行50亿公里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约80万吨,这相当于11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去掉“引起”。B项,成分残缺,在“文明建设”后加“水平”。C项,中途易辙,应改为“也经常渗透到古诗词和作文学习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进入冬季以来,全国各地火灾此起彼伏,仅十二月一个月的时间便爆发大型火灾数十起,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李师傅是一个吹毛求疵的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不管是徒弟“开小差”还是机器出啥小毛病他都不会放过。

③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④这项旷日持久的军事工程在建成时赢得了那么多的关注和费叹,却在强敌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实在令人费解。

⑤最近到北京出差,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之大,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⑥只是一个母子共同参加的“分果果”游戏便持续了两个小时,宝宝妈妈们早已筋疲力尽,可小宝贝们却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一根直木,把它烤弯成符合圆规的曲度,“  ______________  ”也不能再恢复原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比喻人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在边塞军营送别使臣归京的场景。帐内且歌且舞,开怀畅饮;傍晚时分,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冷到了“  ______________  ”的程度。

(3)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同伴听了自己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于是他俩开怀畅饮,直至“  ______________  ”,只剩桌上“  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幕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 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 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最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篇的抒情蓄势。

D. 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酒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E. 这首诗具有隐喻的意味,结尾处佳人发出的对世间美好事物难以恒常的感喟,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显见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仍然难忘世事,内心并不旷达超脱。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日“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断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来,为李密军所执。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莫,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注]化及: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B.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C.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D.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是替经书做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 李密“北面”见礼,《鸿门宴)中“沛公北向坐”都说明古代以面朝南坐最为尊贵。

C. 行礼时,头触地即起,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

D. 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叫“僭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文远家道中落,逆境里不忘治学。他原本地位显赫,遭遇战乱,被迫迁徙,贫穷不堪;即便如此,仍旧抓住机会遍览群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究业有所精。

B. 徐文远学识渊博,论辩时众人难敌。即便名重一时的大儒经过与文远探讨经义的深邃境界之后,都对文远甚为叹服,那些企图难倒文远的人,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C. 徐文远善于识人,处事中相时而动,对待李密,他当然是南面而坐、坦然受礼且志满意得,毕竟李密曾是他的弟子;对待王世充则小心翼翼,礼数周到,恭敬有加。

D. 徐文远一介儒生,论天下腹有韬略。他透过王世充表现出的专权,看出此人生性残忍.得志猖狂,在李密问计时及时提醒,认为李密原来拜见天子的计划很难实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2)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 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年8月报道)

材料二:

图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

图二: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

(图一、图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

材料三:

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 《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 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 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 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8刀28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

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140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10多个省300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

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组织了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 (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8月28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三科义务教材——接受审查、投用到——相应的年级

B. 新编语文教材+历史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目标之一——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C. 教育部——甄选——三科教材总主编——+调集——学科专家、教研员、教师——组建——编写团队

D. 研制大纲——据大纲——编写样章——依据样章——撰写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定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编的三科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各个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B. 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C. 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三分天下”的情况,更强调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D. 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突出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

E. 统编语文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