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进行洗刷,但很难彻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出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陈志成连续清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订《旅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对外公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陈志成”,网友叫你来“洗”山 似乎,景区“涂鸦留名”已经司空见惯了,诸如故宫刻字秀恩爱、长城刻字留名、山东蒙山喷漆留名等事件,都造成了广泛的社会负面影响,为广大游客和民众所诟病。 长期以来,一些游客形成了一种“到此一游”的意识,总是在外出旅游时乱涂乱画一番,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殊不知,这是一种公共文明意识的缺失。当“陈志成”涂鸦消息一出,迅即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的表示愤懑和谴责,“这种没素质的人一定要揪出来,要严惩”“这已是犯罪了,肆无忌惮破坏公物”;也有网友直接放大招的,“全网通缉,让这样的‘垃圾’无处可遁!”“人肉这个人渣,把他例入黑名单,全国所有景区禁止他入内”,更有网友直接建议,“抓住这个人,让他在北京清洗小广告以及乱涂乱画,每天必须干满12小时,一年365天不能休息,干满三年,偷懒一次加一个月。”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陈志成”真的激起了民愤,这是陈志成所始料不及的。 毫无讳言,要想杜绝“涂鸦留名”,关键在唤醒民众的公共文明意识。在景点、文物上涂鸦留名,直接暴露了游客自身文明素质的低下,无非源自于其内心的一种占有欲和表现欲,纯属自我炫耀,除了破坏景区景致或文物之外,毫无意义。在舆论谴责的同时,我们更重要地是要加强日常教育和法制监管,引导人们树立文明出游意识,爱护景区设施,珍惜景区文物,同时,旅游管理部门也要运用法治手段,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坚决依法惩处,产生有效的震慑,以傚敬尤。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一些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等旅游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对此,我们可以建立游客文明信用“黑名单”制度,必要时对诸如“陈志成”这些不文明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公示,通过多部门联合惩戒“封杀”,限制其再次出游、出境、消费、银行信贷等方式,倒逼游客消除心存的侥幸心理,自觉遵守公共文明和景区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文明出游意识,共同推进文明旅游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本则作文材料,可以从陈志成、景区、媒体、管理部门几个方面来看,从陈志成角度来看,其景区涂鸦的不文明行为,有关公德、国民素质、文明习惯;其道歉,有 关知错能改;从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角度来看,有关人生难免犯错、给犯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从媒体角度来看,有关舆论导向、正能量;从管理部门来看,有关制定相关措施,以制度促文明建设等。 立意参考: (1)公德建设刻不容缓; (2)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明习惯; (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给犯错人一个机会,给失足者一点希望; (5)重视舆论导向,激发正向能量; (6)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新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台风具有强大破坏力,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但①__________________ 。台风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②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的绿色阅读,   ①   从梦想起飞的少年开始。少年最宜学诗,   ②   入门得句,   ③   清新可喜。   ④   这与童眼观察,童心体味,终以无忌童言天真道出,大有关系。少年脱口吐秀,不关堆垛,不倚雕琢,只关性灵,   ⑤   难能可贵。   ⑥   ,当今寄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更应洞开诗窗,让孩子们翱翔于充满想象和创造力的文学天地,在孩子的人生初始阶段培育一颗优雅的诗心。

 

A

最好

如果

当然

/

所以

B

不妨

一旦

大都

/

当然

因此

C

应当

虽然

但是

其实

/

可见

D

/

即使

因为

因而

而且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导演诺兰接受采访时表示,选择拍摄《敦刻尔克》,是因为他自小熟知这个故事,一直想要把它拍出来。

B. 企业应该完善、健全职工高温津贴制度,通过工会协助劳动者与企业平等协商,把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写进劳动合同。

C. 黄龙戏作为地区传统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D. “互联+教育”不仅让学生放开学习形态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提升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租个儿子过年

宗利华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他笑了。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那端的女人显得异常兴奋!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

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是一个在这座边远小城常见的四合小院。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

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潮润了。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他一下想起自己的母亲了。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屋子。一进屋,那股家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逐渐进入角色。母亲领着他说,你的房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这边是洗手间,这边是厨房。你先洗一洗。然后,咱一起包水饺。

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突然视线里就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那是我们的儿子。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

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们就去。

水饺馅是早调好了的。母亲已在擀皮儿了。擀面杖在她的手下发出欢快的声音。他挽挽袖子,坐下来,开始揉面。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份情景。父亲的任务是烧水,这是一项轻快活,倒上水,打开炉子,就没事了。于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那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

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

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指挥着说,咱们也可以点鞭炮了。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

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直到母亲累了。母亲说,我真高兴啊!可我是真累了。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

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了。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坐起。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不会取代你母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他觉得眼眶一热,看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我知道了。

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

他坚决不肯要。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

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了我们一份心愿。你大妈,她实际上,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

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

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

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间插入“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情节,巧妙交代了老人租儿子过年的原因,同时揭示了社会对失独家庭缺少应有的关爱。

B. 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最终被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所感化的在逃犯形象,这说明有温度的亲情比冰冷的法律更有感召作用。

C.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小说从侧面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明他对逃亡生活已经厌倦,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

D. 春节浓浓的氛围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既有失独老人对家庭亲情的渴望,也突出小说主人公“他”对家庭温馨的向往。

2.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标题,结合小说内容,试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

3.小说结尾点出“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