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差别图。

C. “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

D. “风尘何处期”,诗人运用反问的手法,将笔锋转向对未来的预卜,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含蓄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

E. 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浓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CD 2.(1)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表达了故乡家园颓丧的悲慨; (2)送别友人之悲。直抒胸臆“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 (3)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 (4)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尾句则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 1.试题分析:C项对象有误,“感叹友人”错,应为“感叹自己”。D项“含蓄委婉”错,应为“直率明白”。 2.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继英,开封祥符人。少从赵普给笔札,普自罢河阳,为少保,从者皆去,继英趋事逾谨。普再入相,继英隶名中书五房、院。时真宗在藩邸,选为导吏兼内知客事。太宗召见,谓曰:“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建储,授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

真宗即位,擢为引进使。咸平初,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迁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改客省使。契丹入寇,继英密请车驾北巡,上从之,即命继英驰传诣镇、定、高阳关阅视行宫储顿,宣谕将士。俄充澶州钤辖。会大将傅潜逗挠得罪,令继英即军中召还属吏。寻掌三班,拜宣徽北院使,与周莹同知枢密院事。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尝因进补军校,白上曰:“疏外之人急于攀附者,谓臣蒙蔽不为荐引。”上曰:“此辈虽有夤缘,亦须因事立功,方许擢用,不可过求侥幸,卿勿复言也。”从幸澶州,契丹请和,诹访经略,继英预焉。明年郊祀,加特进、检校太傅。三年,卒,年六十一。上临哭之,赐白金五千两,赠太尉、侍中,谥恭懿。且为葬其祖父,赠其妻贾长乐郡太夫人,录其子婿、门下亲吏数十人。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子遵式、遵诲、遵度、遵范,皆至显宦。

节选自《宋史·王继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B. 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

司给办焉/

C. 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D. 初/继英幼/孤寄育外氏/既贵外/王父/诸舅有族殡者/时方奏遣/其子营葬会卒/特诏有司给办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藩邸,藩王之第宅。当时,藩邸亲随因有特殊出身背景,升迁超常,甚至出为大将。

B. 建储 意为确定储君,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枢密使 是枢密院的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机构之一,权力超过宰相,

D. 契丹 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战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初,王继英在真宗藩邸做些负责仪卫、赞引和接待宾客的杂事,后因真宗被立为太子,继英作为服侍主公的亲信迅速升迁,官位显赫。

B. 王继英在担任引进使时,正遇契丹进犯。密奏皇帝,请求驾车北巡,皇帝准奏后,驱车前往各关隘查对粮草,并传达帝王旨意安抚慰劳将士们。

C. 景德初年,王继英被加封为枢密使,他曾因为推荐候补军校人选,上奏真宗说有人企图攀附,诬陷他愚昧无知,真宗强调要有功才可提拔。

D. 王继英去世,真宗临棺痛哭,赏赐钱财追赠封号,当时正遇上王氏外戚家族的养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汝昔事赵普,朕所备知。今奉亲贤,尤宜尽节

(2) 莹出镇,继英遂冠枢宥,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这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天色深蓝,它真正的颜色是什么?它那么遥远尽头在哪里?

B. 且臣少侍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文:而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曾经担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官职显达,并不怜惜名节。

C. 襟三江而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译文:把三江作为衣襟,把五湖作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瓯越。

D.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叔父认为我过的贫穷,于是在小邑召见我。

 

查看答案

下列对于文言文中有关词语和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腰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 丁卯、已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食。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亲戚之情话②审容膝之易安③于其身也,则师焉④眄庭柯以

⑤追,流血漂橹⑥四具,二井⑦或孤舟⑧贾谊于长沙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B. 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D.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当敛裳    B. 俊采

C. 宾主尽东南之    D. 则刘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