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兔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像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地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的,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的时候,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兔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把手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白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的灰黄色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兔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落落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那个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了,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明明卖的是雪兔,却说是“黄羊”,害得作者家人用十块钱稀里糊涂买回一只雪兔。

B.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同情雪兔遭遇,担心其安全,对其精心饲养,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C. 雪兔虽然弱小、可怜,没逃过猎人的陷阱,但它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渴望自由,引发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D. 本文写到冬天的寒冷与漫长,意在反衬家的温暖,并衬托雪兔的遭遇,表现雪兔对春天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欢悦。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最后一段可否删去?请结合作品讲述理由。

 

1.A 2.示例:①这句话表面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雪兔身上果真长出灰黄色的毛。②实际意思则是,雪兔在逆境中,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憧憬自然,渴望自由,感受生命的喜悦。这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反思和学习。 3.(1):不能删。理由如下:①这段话是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真实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这段话又能丰富雪兔的形象,突出其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③这段话还能丰富文章内容,彰显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震撼与深思。 示例(2):可以删。理由如下:①这段话属于“蛇足”,前面已经把故事讲完了,读者也能猜到雪兔在失踪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大致事情,删去这段话能使行文更加简洁;②文章对雪兔形象的塑造已经比较完善了③删掉这段话,对作品主题的呈现非但没有妨碍,反而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开头写当地人的狡黠”错,只是语言不通,那个老实人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而已,看不出“狡黠”的意思。 2.试题分析:注意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是雪兔具有的特性,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分析深层含义:即使身处绝境,也要做到平静从容,坚毅顽强,怀揣着对春天的憧憬、对自由的渴望,感受生命的喜悦。 3.试题分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申明理由,如“不能删”,然后才能够文章的内容、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推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立讲的讲座及研讨会,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这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实行了严格审查。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的不同,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摘编自顾跃《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香港艺博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

B. 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艺展各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C. 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意在培育香港未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管理专才等,推动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

D. 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而有很高的学术定位,着力引导公众审美,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制,建构优秀专业团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期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B. 开头两段,文章着重分析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在服务中外观众、沟通东西方艺术方面的重要性。

C. 三、四两段论述的话题都涉及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有利于建立和提高艺博会的学术标准。

D. 文章两次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分别说明艺博会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健康和活跃程度,揭示艺博会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艺博会只作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就不一定需要搞“博物馆化”实践了。

B. 如果艺博会“博物馆化”,那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会成为展会“常客”。

C. 只有加大对公共教育投入,提升大众鉴赏品位,艺博会才能服务社会,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D. 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艺博会的健康发展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①___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②__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③__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 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 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