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鞭笋过墙 聂鑫森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鞭笋过墙   

聂鑫森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曲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新篁才解箨。”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伴华素是退休的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在石桌边的石凳上坐下来。节新篁搔了搔满头银发,忽然叹了一口气。

“新篁,又有心事了?”

“华素,我从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先教书,后调到文史研究馆。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写的书、主编的书虽不能说等身,至少可以等臀。”

“你活得直而有节,也活得充足、高贵。口碑很好。”

“夫人话外有音?”

“没有。比如那天深夜,你突发心脏病,偏偏咱们这巷子逼仄,救护车根本开不进来,我只好去敲邻居的门,立刻惊醒了好多家好多人,他们用竹睡椅扎上两根大竹竿变成了抬轿,抬起你就往外走。一到医院,你被送进了急救室。大夫说再晚来十分钟,你就没法救了。”

“不是我平日做得好,是他们以德报怨。你不是不知道,我这高傲的秉性,就有过分的地方。左宗棠说:‘人不可俗,不可不随俗。’我就忽略了,真的很愧疚。”

两个人沉默下来。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见面点点头,多话不说;劈面相遇,侧身让人先过去;邻居有什么婚丧大事,礼貌地去送个包封,但不会去吃酒宴……

石凳边斜出一棵罗汉竹,竹根边点缀几朵蓝色的矢车菊。华素欲弯腰把花扯去,节新篁说:“别动!”

“你一直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

“这一刻,我觉得它们都很入眼。”

节新篁怔怔地看着矢车菊。

他六十岁退休时,平日不但学问做得好,而且书法也颇具名声,尤以楷书和隶书为人激赏,过大年了,有几位年长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书写春联,他含笑说:“我正在赶写书稿,时间紧,但我会让各家都贴上春联。”

他当然不会动笔写春联,觉得自己的手迹贴在街巷,有些委屈。他去文化用品店买了几十幅印刷品的红纸对联,一家一家地去送。

曲曲巷里,几乎家家都有院子。一墙相隔的邻居,上门来请节新篁匀一二棵竹子去栽种,他笑着说:“不容易侍弄的,别费那个神了,想看,你只管来看。”邻居并不见怪,开玩笑说:“倘若竹笋过墙来,你应该不会阻拦吧?”他说:“绝不阻拦。不过,院墙的基础下得很深,又是麻石砌的,它怎么过去?”

不是节新篁小气,而是他有异秉,觉得这样的好竹子,有几个懂得其妙处?别亵渎了这清玩之物。

阳光如金箔,在竹叶间飘飞。

节新篁说:“华素,宋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你猜我最喜欢哪一首?”

华素笑了,说:“你住院时,我天天守在病床前,你说了许多自省的话,特别是邻人乞竹而不允、鞭笋过墙而不能的事,你说得最多。我猜这首诗应是:‘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知我者,内人也。鞭笋过墙,情至深而无声,心气相通,根叶相连,为人际和谐的大境界,好得很啊。”

华素故意问:“你准备用手扯着鞭笋过墙?”

“非也。说到鞭笋过墙,古书中早有妙法。我会先请工匠把院墙下的基脚掘开一个大口,铺上沃土;再在竹林边挖出一道不浅不深的土沟,与基脚的大口相连。然后,在土沟里撒入熬得稀烂的猪骨头和碎肉,再掩上土。竹根也就是鞭笋,会顺着土沟穿墙而去邻家。”

“你是想在无声无息中,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对。待邻家有了新竹,我再传授引竹之法,鞭笋又去他的邻家。以此类推,不出几年,家家皆有湘妃竹、罗汉竹、方竹了。”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候。

院门忽然叩响了铜环。

“节先生、华老师在家吗?”

是隔壁邻居的声音。

他们齐声答道:“在!”

“你们别张罗晚饭了。我们已备好,祝贺节先生康复出院,请你们来吃个便饭。”

节新篁大声说:“谢谢!我们马上过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人公节新篁以竹为名,爱竹师竹,甚至不可一日无竹,爱竹一直是他与邻里交往的障碍。

B. 小说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半天时间,借助对话勾连过去与现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C. 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节新篁原本不喜欢竹旁有闲花野草,却又制止老伴扯去罗汉竹旁的矢车菊,暗示他对邻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D. 鞭笋过墙喻指打破隔膜,与邻里友善相处,以此为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2.小说中的节新篁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A 2.①淡泊名利,直而有节。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②清高孤傲,与世无争。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③勇于自省,与邻为善。节新篁突发心脏 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 1.试题分析: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 2.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饮酒之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生而母魏氏亡,为祖母殷氏所养。少好学,善属文,仕齐为江夏王行参军。梁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兼廷尉正,时三官①通署狱,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后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人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初,子野曾祖松之,宋元嘉中受诏续修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从义师故也”②。约惧,徒跣谢之,请两释焉。叹其述作曰:“吾弗逮也。”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于是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武帝③,以为著作郎。普通七年,大举北侵,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武帝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武帝目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乃奏,武帝深嘉焉。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靡丽,制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子野在禁省④十余年,默静自守,未尝有所请谒。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末年深信释教,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赐谥贞子。

(节选自《南史·裴子野传》)

[]①三官:南朝梁时廷尉设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三官,称廷尉三官。②沈璞,沈约父,因未及时响应宋孝武帝平叛,被处死罪,并罪及家人,沈约在《宋书》中对此事曲文掩饰。③武帝:梁武帝萧衍。④禁省:皇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仆射范云其至行,将表奏之。            嘉:赞许。

B. 武帝子野曰:其形虽弱,其文甚壮。    目:眼睛。

C. 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             敕:皇帝命令。

D. 子野起操笔,昧爽便就                徐:慢。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人有争者,示之以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焉:松之已后无闻焉            于是余有叹焉。

C. 之:未之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而:子野为文典而速            蟹六跪而二螯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子野出色文才的一组是(    )

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至行,将表奏之。其叙事评论多善。以为著作郎。敕子野为《移魏文》,受诏立成。徐起操笔,昧爽便就。⑥唯以教诲为本。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子野在兼任廷尉正时,因名字被同僚签署,受牵连获罪免官,但他能淡然处之,终无怨恨之意;出任诸暨县令,不乱用刑罚,深受百姓称颂和喜爱。

B. 裴子野继承曾祖父裴松之遗业,修完《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颇为中肯,不掩饰史实,但兰陵萧琛却不以为然,认为他的史论无法和《过秦》、《王命》相提并论。

C. 裴子野为文既典雅又快速,其文与当时风行的文体不同,他所作的《移魏文》徐勉等人深为叹服,武帝也称许其文气势豪壮。

D. 裴子野为人静默自守、安贫乐道,对家人不从物质上满足他们,唯以教诲为本,妻室儿女长期苦于饥寒;晚年时,他深信佛教,素食至终目。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兄弟排行以”“”“”“为序,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也冠以”“”“以示区分,例如三月即为仲春。

B. 弱冠:指20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C.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滕王阁序》中称洪都星分翼轸,意思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区域。

D. 三尺:士佩三尺长的绅(古代礼服上束带的下垂部分)。搢绅,即把笏板插在带间,引申指士大夫。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云销雨霁               ②曷不委心任去留       ③此小大之辩也

之二虫又何知           ⑤汤之问棘也是已       ⑥而征一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⑧小知不及大知

A. ①③④⑥⑧    B. ①②③⑥⑦    C. ①③⑤⑥⑧    D. ①④⑤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