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解析】A家母:自己的母亲B.令嫒:您的女儿C.令尊:您的父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群众向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当年亲人在大屠杀中被残害的情形。

B. 周五下午,校学生会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C. 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厅堂,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D.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②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③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④《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⑤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⑥学校设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学生出现因学习内容过多而造成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等现象。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极写山水色彩变化之美,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 “冠”,即“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C. “教授”,古时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有时也尊称私塾先生,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

D. “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咏鹅》一诗即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 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 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凌侮作践别人。

D. 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