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惊悉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在青岛下水...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惊悉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在青岛下水,这标志着海军实现了战略转型发展,我感到十分高兴。

B. 我公司为表彰中国羽毛球队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现惠赠一批训练器材和生活用品。

C. 我们对令郎在这次大赛中的表现非常赞赏,希望令郎能加盟我们公司,共同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

D. 今天,经济管理系的王教授和我莅临贵公司,谈些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见解,不当之处,诚请指正。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惊悉”一般指不好的消息,改为“喜闻”;B项,“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不能用于自己赠给别人;D项,“莅临”是敬辞,用于长辈、上级或贵宾的光临,不能用于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仍旧处于有阵地却缺乏后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

B.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 《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野生动物园动物伤人事件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倘若仅仅靠园方的单方重视,某些游客仍然置若罔闻,事件恐怕还会上演。

③尽管《战狼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诽谤,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纷纷揭露了他们险恶的用心。

④宽敞而明亮的专卖店内部设计美轮美奂,简约而大气的货架陈列,柔和而清丽的店铺色调,梦幻般的时尚之都跃然眼前。

⑤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与以往所谓的反腐作品讽刺得浮光掠影相比,真是难得多见的优秀作品。

⑥华盛顿地方法院就白宫和国会因联邦检察官被解职一事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代表对簿公堂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因行事草莽,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帝王或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好礼,字敬之,汴梁祥符人。父仲泽,金大理评事,遥授同知许州,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知读书,通国言,宪宗时廉访府为参议。岁乙卯,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言举人材数事,称旨。五年,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敕中书施行。七年,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以比古之都护,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民俗不知陶冶,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以教其民,迄今称便。或言盐酒可以佐经费,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北方诸王叛,执好礼军中,几死,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好礼率众走别部,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逾是则无望其还,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始获东出铁壁山口,间道南走数日,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捕猎以为食。七月,至菊海,始与戍兵接,得乘至昌州。入见,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授嘉议大夫、澧州总管。十九年,入为刑部尚书,俄改礼部,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上往还两都,乘舆象驾,万一有变,从者虽多,力何能及。”未几,象惊,几伤从者。二十一年,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 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征辟,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 传:传车,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 路:宋元时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后转为行政区。

D. 榷:设立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各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好礼深谙用人之道,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给皇帝推荐官员人选,在培养太子、分封诸王、修筑城池、人才选拔的标准等方面的建议,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 好礼善于处理政务,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发展航运,还开设市场,发展贸易,以此来安定边疆。

C. 好礼身处动荡时局,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又遇叛军,被迫翻越雪峨岭,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 好礼考虑事情详明,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明确表达担心,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爱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司奏请,宜先启皇太子,俾得阅习庶政,以为社稷生民之福。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务以绥远,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