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几年中,他深受传统文化...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北大中文系读书的几年中,他深受传统文化的___,毕业后,他先后从事的几种工作,也一直与文化、学术紧密相关。

②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___。

③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提高了上游水位,___提高了水的重力势能,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发电。

A. 熏陶 流传 从而    B. 熏染 留传 进而    C. 熏陶 留传 进而    D. 熏染 流传 从而

 

A 【解析】试题分析:“熏染” 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熏陶”指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搭配的对象是具体的物品,如田地、房产、秘方等;“流传”意为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故事、传说、消息等。 “从而”,前后为因果关系;“进而”,前后为递进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部门正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B.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 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D. 由于工业的底子薄,西部地区的工厂大多技术水平低,其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帖子,飞短流长,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③听到张旭东搬家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静悄悄的。

A. ②⑤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都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子生长迅速,所以能够看到它逐渐“出墙”,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B.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的渐进过程。“晚”字说明作者流连忘返,不觉已经天晚。

C. 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阴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D. 经雨洗濯的绿竹显得更加秀丽而洁净,微风过处,送来竹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身居如此环境,真有欣然忘食、乐而忘忧之感了

E. 前三联从不同的角度,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描写,突出了竹的品性,气完意足。

2.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有何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明史·林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B.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C.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D. 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 母忧,母亲去世。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

C. 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称为圣节。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多次抑制宁王朱宸濠,遭到宁王弹劾,被停俸三个月。

B. 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造王府工程浩大,耗费钱财;王府向百姓增收岁禄,百姓不堪忍受;林俊上书力争,都得到了解决。

C. 林俊胆识过人,剿贼有方。在华垄突然遇上贼人,林俊到贼营劝降了他们,因为大雨误了日期,贼人又叛乱,最后在林俊指挥下,贼寇被消灭。

D. 林俊为官持正,直言敢谏。他多次劝谏皇上亲近大臣,勤于圣学,明辨异端;不按圣旨,坚持留下崔文不肯移交镇抚司,并极力向皇上谏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