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你是班上的“笔杆子”,我想向《高中生》投稿,烦请你把我的这篇大作斧正一下。

B. 明日是我的18岁华诞,我准备明晚邀请几位好友一起庆祝,到时,请你屈驾光临。

C. 李教授出差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

D. 我起身与舅舅告别,舅舅送我到大门口说:“实在对不起,我太忙了,我留步了。”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本题侧重对谦敬词的考查。A项,“大作”是敬词;B项,“华诞”是敬词,且大词小用;D项,“留步”是敬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B.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C. 无论是文明、德行,还是公共生活的品质,往往蕴藏在精心设计的细节之中,母婴室是这样,第三卫生间是这样,女性安检口也是这样。

D. 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较多关注学生怎么读书和考试,但是很少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校选择,导致许多考生抱憾终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着这千古江山,登高自卑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唱出了那流传

千古的绝唱。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________”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

(2)《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无“_____________”,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

B. 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C. 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

D. 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

E. 这是田园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偶句押韵,所押的韵是“归、扉、稀、依、微”。

2.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 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 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 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 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 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 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 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