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_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将答案示例填入该文段,整段文字为:“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本题需要填入横线的语句,是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演关系。该文段细分起来有三个意思,首先总说读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然后分析阅读中的记忆型与批判型的不同特点,再进一步将批判型阅读在当下的可贵性进行延伸强调。先看空缺①,①的前面是“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句无法作为第一个空缺的依据,所以要看后面的文字,后面的“记忆型阅读是……”和“批判型阅读是”的信息决定了第一空缺只能是对阅读进行分类这样的表达,所以可补写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或“阅读可分为记忆型和批判型”。再来看空缺②,②紧接在“它不追求”后面,接下来又有“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根据这样的信息,可以确定第二空缺应该是记忆型阅读的不值得提倡的表现特点,而这种特点可以从前面归纳出来。根据“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和“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可以得出记忆型阅读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阅读,所以“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这样的补写才是比较准确的。最后看空缺③,它不但与前面“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有关,也与后面“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意思有关,此处是一种顶真格式,所以补写“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前面接上“质疑”,后面生出“根源”,是比较准确的。本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只要语句通顺,符合情理,即可酌情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读者的审美要求。

A. ①④②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①④③②⑤    D. ②①④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对运用的修辞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表现了红军的顽强与豪迈。

B.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比作美丽、娇柔的新娘。

C. 想到这里,他的忧愁已经漫过终南山,弥漫天下了。 ——此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杜甫深深的愁苦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D. 只听得“啪”一声响,刚洗好的瓷盘掉在地上碎成几块,母亲急忙说:“碎碎平安!” ——“碎碎平安”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明人们期望岁岁平安,以图吉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起决定性作用,领导力的丧失必然造成腐败的滋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

B.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C. 西藏人民自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西藏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后,习总书记立即指示当地有关部门抓紧核实灾情,搞好应急救援,加强震情监测,最大限度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常言道∶七月流火。今天成都市的气温上升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窜到40.3度。

B.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 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C. 港独分子不断散布分裂祖国的言论,不断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 至上映以来,《战狼2》由于观影人气十分火爆,成为了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截至10月5日达到55亿,其它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只能望其项背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 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 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

D. “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

E. 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