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③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

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⑤云南景区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⑥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D 【解析】试题分析:①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②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中,此处宜用“一视同仁”。③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④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望文生义,与语境不合。⑤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⑥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语。此处褒贬误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 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往事不堪回首,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 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 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每依北斗望京华”,描绘了夔州城在夕阳中孤独矗立的情景,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埋下伏笔。

B. “画省香炉违伏枕”,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伏枕有病,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C. “山楼粉堞隐悲笳”,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D. 尾联月亮从照着藤罗移到映照着洲前芦荻花上,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又展现出夔州宁谧的秋色。这两句以景结情,含有无限情思。

E. 整首诗诗人从望长安而写到夔府,再从夔府写到追忆长安,循环往复,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 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 “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 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 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 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 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 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 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 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 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 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 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 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 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

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 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 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谓崔群曰    /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B. 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C. 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D. 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院分翰林学士和翰林供奉两种,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在翰林院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

B. 制举是唐朝科举中的一种,是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一般由皇帝亲自提出问题,策问应举之士。可随时设科,名目繁多。

C. 丁忧,“丁”,人丁,这里指得力的人,重要的人;“忧”,忧愁,遇到困难而发愁。丁忧,指的是重要的人去世,为人丁减少而发愁。

D. 宫官是太子属官,如太子舍人、太子门大夫、太子洗马等。是负责太子的教育或杂事的官员,一般不允许参与国家政事的讨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文采丰富艳丽,特别擅长作诗。从做校书郎到任职京都,写了数十百篇诗歌,这些诗歌里 对当朝的政事弊端等进行了讽刺批评,流传到宫中。

B.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给皇帝献绢,希望为魏征子孙赎回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由公家为魏征 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 皇帝想给加授王锷官位,但是白居易却认为王锷勒索百姓,不是德才兼备之人。不能让天下人认 为皇帝是接受了王锷的进奉,授予他宰相之职。

D. 白居易越职为武元衡陈述冤情,后被执政宰相奏请皇上贬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 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4.请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