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写出词中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1.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起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作好铺垫。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 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2.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沛公安在?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 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D.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大得多

4.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1.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

A. 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自觉或家教传承。

B. 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 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 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查看答案

联想与想象

为教师“画像”

跋山涉水

吉林珲春市果树村教学点坐落在大山深处,教师马宪华7年来每天要翻4座山趟5条河,但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未耽搁一节课。

教坛“保尔”

甘肃省镇原县李园子小学教师张学成双腿残疾,身患各种顽疾,但他仍拄着双拐、骑着毛驴,30余年如一日,往来于家和学校之间的十里羊肠小道上,被誉为“教坛保尔”。

孤儿院院长

云南华坪县民族中学老师张桂梅,经历过两次大手术,但仍坚持教学,爱生如子,共资助15名学生上学,并不计报酬干起第二职业——一个有54名孩子的孤儿院院长。

两万五千里

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永平村小学教师王宝杰,每天往返偏僻的村小学40里地,26年走过了相当于10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义工校长

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27年前扎根山区,为山区教育呕心沥血。为改变“三无”学校的面貌,他就自己出义工修建学校。4个月背了20多吨水泥,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走烂了5双解放鞋。

一条小船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乡库岛希望小学建在一座小岛上,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王月娥老师每天早晨一桨一桨把分布在各个小岛的学生接到学校,下午放学又一个个送回去。

还有,还有……

我们固然仰慕梁任公那样博学多才、光芒四射的大学者,但像他那样的巨星毕竟屈指可数,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基石的,往往是马宪华们。请你运用联想,发挥想象,从以上六位老师中任选一位,为其“画”一幅像——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来描写其精神世界。(300字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谦让

梁实秋

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辈分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主人靦着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我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烈的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喀吱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等风波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嘴。我不谦让。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人有利,于己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

谦让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满有趣。就职的主教照例的当众谦逊三回,口说“noloc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的敦促三回,终于勉为其难了。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话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的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我每次从公共汽车售票处杀进杀出,心里就想先王以礼治天下,实在有理。

1.你认为作者在文中对谦让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2.解释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辈分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

(2)……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3.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1)……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遗忘的。

(2)……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

(3)可以无需谦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

4.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妙?找出来,品一品,写上几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权与女权(节选)

梁启超

我们怎么样呢?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狭义的人权运动还没有做过,说什么广义的人权运动!所以有些人主张“女权尚早论”,说等到平民运动完功之后,再做女权运动不迟。

这种话对吗?不对。欧洲造铁路,先有了狭轨,才渐渐改成广轨;我们造铁路,自然一动手就用广轨,有什么客气!欧洲人把狭义广义的人权运动分作两回做,我们并作一回,并非不可能的事。但有一件万不可以忘记:狭轨广轨固然不成问题,然而没有筑路便想开车,却是断断乎不行的。我说一句不怕诸君怄气的话,中国现在男子的知识能力固然也是很幼稚薄弱,但女子又比男子幼稚薄弱好几倍!讲女权吗?头一个条件,要不依赖男子而能独立。换一句话说,是要有职业。譬如某学校出了一个教授的缺,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谁争赢谁?譬如某公司或某私人要用一位秘书,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又谁争赢谁?再进一步,假使女子参政权实行规定在宪法,到选举场公开讲演自由竞争,又谁争赢谁?以现在情形论,我斗胆敢说:女子十回一定有九回失败。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女子的知识能力实实在在不如男子。

天生成不如吗?不然不然,不过因为学力不够。为什么学力不够?为的是从前女子求学不能和男子有均等机会。没有均等机会,固然不是现在女子之过;然而学力不够,却是不能讳言的事实。诸君在英语文读本里头谅来都读过一句格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即权力。不从知识基础上求权力,权力断断乎得不利;侥幸得到,也断断乎保持不住。一个人如此,阶级相互间也是如此,两性相互间也是如此。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一个结论了。女奴运动,无论为求学运动,为竞业运动,为参政运动,我在原则上都赞成;不惟赞成,而且十分认为必要。若以程序论,我说学第一,业第二,政第三。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老实说一句:现在男子算有参政权没有?说没有吗?《约法》上明明规定;说有吗?民国成立十一个年头,看见那一位男子曾参过政来?还不是在选举人名册上湊些假名,供那班“政棍”买票卖票的工具!人民在这种政治意识之下,就让你争得女子参政权,也不过每县添出千把几百个“赵兰、钱蕙、孙淑、李娟……”等等人名,替“政棍”多弄几票生意!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平心而论,政治上的事情,原不能因噎废食,这种愤激之谈,我也不愿多说了。归根结底一句:无论何种运动,都要多培实力,少作空谈。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诸君啊!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庄子说得好: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又要知道想尽此责任,除却把学问做好,知识能力提高外,别无捷径。我盼望诸君和全国姊妹们,都彻底觉悟自己是一个人,都加倍努力完成一个人的资格,将来和全世界女子共同协力做广义的人权运动。这回运动成功的时候,真可以欢呼人权万岁了!

1.节选文字表明了作者对实现女权有什么看法?写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呢?写几句说说你的想法。

2.理解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

(2)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

(2)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

(3)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

4.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写几点看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