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A.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B.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C.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D.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D 【解析】试题分析:赠予:赠送,送给。惠赠:敬辞,指对方赐予(财物)。①处填“惠赠”更恰当,排除A、B两项。折服:信服。打动:使人感动。③处填“折服”更符合语境,排除C项。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果心中淡了人民这个情怀,干事少了群众这把尺子,不能做到“温而思人之寒,安而思人之艰”,我们就会被人民唾弃。

B. 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C. 桃花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习近平指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明朝历经2百多年,不思进取, 颓势久己,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终难力挽狂澜,悲凉地吊死在煤山之上。

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他已经决定金盆洗手,不再做房地产生意,重操旧业搞养殖。

尽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以双足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但在自然界中,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多么的独特而奇异。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主人劝请客人饮酒,并歌唱《诗经》篇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容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也表此意。

B. 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 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

(2)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