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奉献给死者的艺术 梁 衡 ①上飞机前还有一个小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奉献给死者的艺术

梁  衡

①上飞机前还有一个小时的机动时间,我坚持要去看看莫斯科的公墓,看看那个特殊的文化角落。

②去得匆匆,竟连大门口是什么样子也未及细看,只记得是一条很宽的街,高大的门,门对面有很大一片树木,绿涛翻滚着,无闹市的喧嚣,有郊野的清风,气氛是一种淡淡的寂静。一进门,甬道两旁分列着一面极光洁的花岗石板,石板中央伸出两只大手,也是花岗石雕成,粗壮的腕部,有力的骨节,立时叫人起一种坚实的联想。这两只手轻轻地合拢着,捧着一块三角形的大红宝石,我一时不解了。我在墓前肃立良久,细细揣度着,那双手从石中冲出时的强劲与合拢时的轻柔,那花岗石的纯黑与宝石的鲜红,幻化成一种多层复合的美,将人引向一个深邃的意境。向导过来告诉我,这里安眠着的是一位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他一生用自己灵巧而有力的手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噢,我一下明白了。一个人死了,人们用这种含蓄的手法来表达他的生平与事业,表达生者对死者的纪念。最哀切的事情却用最艺术的手法来表达。这是一种多么平静、超脱而又理智的举动啊。

③我慢慢地往里走去,一股强劲的艺术魅力如磁石般吸引着我。这哪是什么墓地,简直是画廊。不同的是这里每一件艺术品下还有一个曾经活泼泼的人,那是这件艺术品的根,是它的主题。墓碑全部是清一色的黑花岗石,打磨得极光亮,熠熠照人如一面银镜。有的只简单地在这石面上刻出死者的头像,轻轻的又淡淡的,如一幅随意素描。说是清淡,那不过是艺术的质感,这石与锤造就的作品自然是风雨不去、历久如新的。有的凿成浮雕,死者的形象微微凸起在石板、石块或石柱上,若隐若现,好像在天国那边透过云雾回望人间。更多的则是半身胸像和各种含义深刻的组合雕像。但这偌大的墓地无两块式样的墓碑。生者不肯抹杀死者的个性,也决计要表现出自己的匠心。这是一种多么平静、超脱而又理智的举动啊。我们说长歌当哭,他们却以艺术来祭奠

④松柏中有一组男女雕像吸引了我,不用说这是一个合葬墓了,令人吃惊的是两人全是裸体。男子略向前俯身,依在一块石上,右臂弯回,手中握着一柄铁锤;女子偎在他的身后,手执一条轻纱,款款地飘在背后。两人都目视前方,但我切实地感到他们的心是那样的相连相通。最纯真大方的爱是用不着一点遮掩的。原来这对夫妻,男的是一名雕刻家,女的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我想这组作为墓碑的石雕一定是他们生前设计好,嘱托后人这样创作的。试想以传统的观念谁愿在自己的墓前留一个裸体像呢?又有谁敢将自己的亲友雕成一个裸体立于墓前呢?但艺术家自有艺术家的思考。世间虽有山水的磅礴、花草的艳丽,但哪一种美能比得上人体蕴藏的灵感呢?而这种人类的共性之美,并不是随便哪一个形象都可表达的,只有那些个别的极富外美条件的人体才可充分表现这种内蕴的美感。这两位艺术家,一个终生为人们塑造这种能表达内蕴之美的外形,另一个则所幸天地钟秀其身,就矢志以自己美的外形去表现人类美的灵魂。于是他们要将自己美丽的躯体展示在这里,用这力、这柔、这情,留给后人永恒的美。什么才能久而不朽呢?石头。什么才能跨越生命的“代沟”,无言地表达感情与思想呢?艺术。于是这石头的艺术便成了死者与生者在墓前吻别的信物。

⑤当匆匆的一小时参观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没忘记这普通公墓里还有一位不普通的人物——赫鲁晓夫。他的墓在公墓前后大院之间的甬道旁,占地不大。我没想到这样一个曾身为超级大国一号人物,死后却屈身路旁。而他的墓碑从艺术角度说也真有个性。那是由三个黑白方格相扣而成的石雕,在最上一格中放着赫鲁晓夫的人头雕像。赫鲁晓夫在位时的一件惊世之举就是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旁,而他现在却被置于公墓堆中。历史人物的功过且由历史家去评说,但艺术家有自己的见解。据说,这个墓碑的设计者曾受过赫鲁晓夫的批评,但他并不从个人好恶出发,客观地认为赫鲁晓夫这个人是功过参半,所以就用黑白两色夹一人头,而赫鲁晓夫的家属也接受了这个方案。我站在那里有好一会儿,端详着这件艺术家送给政治家的礼物。   

(原文有删改)

1.请分析第一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我们说长歌当哭,他们却以艺术来祭奠。

3.结合文本,试概括“奉献给死者的艺术”的雕刻作品具有哪些特点?

4.试探究文章最后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丰富意蕴。

 

1.①内容上,表现了莫斯科公墓具有特殊文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急于参观公墓的迫切要求。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公墓深入细致的描绘;以“特殊的文化角落”总领全文内容。 2.(1)①人们常以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悲伤地哀悼死者,而莫斯科公墓却以艺术性雕像来纪念死者;②这是一种平静、超脱而又理智的举动;③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使莫斯科公墓的鲜明的艺术特征得以体现。 3.①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死者的生平与事业,表达生者对死者的纪念;②不抹杀死者的个性,决计表现出生者的匠心;③艺术家要通过艺术形象,留给后人永恒的美;④用艺术的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死者。 4.①没想到赫鲁晓夫一个曾身为超级大国一号人物,死后坟墓却却屈身在莫斯科公墓的路旁,值得人深思; ②墓碑从艺术角度说也真有个性。由三个黑白方格相扣而成,在最上一格放着赫鲁晓夫的人头雕像,让人颇费思量; ③赫鲁晓夫在位时将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旁,而他现在却被置于公墓堆中。历史人物的功过且由历史家去评说,这一点值得人玩味; ④艺术家不会以个人恩怨来看待历史人物,而只是从艺术角度来处理,使历史人物具有了艺术的永恒性,说是礼物,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最好的安慰,这让人欣慰。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从内容上飞信你“表现了莫斯科公墓具有特殊文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急于参观公墓的迫切要求”,从答出结构上答出引起下文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_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朱用纯《朱子家训》)

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盐城观海

明 高榖

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

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鳌擎日上云端。

涛声吹雨沧溟湿,雾气横空白昼寒。

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变更几回看?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唐诗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谁?比较该诗句与《盐城观海》尾联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

河东陷,彦仙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彦仙搜军实,增陴浚湟,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

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食尽,煮豆以啖其下。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陷,彦仙归                     拔:攻取

B. 彦仙阴遣士其间                     厕:参与,混杂

C. 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 死相枕                                     躏:踩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彦仙有技艺,懂军事。他平常结交豪侠之士,闲时骑马射箭,利用家近边地观察山川形势;因上书被朝廷追捕,也因兵事获得任用。

B. 李彦仙与金人交战非常忠勇,多次获胜。守卫陕州时把将士家属全部接来,表明自己以家殉国、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众人都很佩服他。

C. 李彦仙作战很有谋略。他假装战败,伏兵掩杀追击的金人,面对娄宿大兵围攻,他装作宴乐,暗中派人焚烧金人攻城的器具退敌。

D. 关东都被金人攻下,惟独陕州保全,李彦仙以孤城控扼要冲之处又一年多,大大小小战斗二百次,金人不能西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4.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的品性特征。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4月,在纪念王小波去世20周年的一场纪念活动中,导演程耳借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银河的话说:“                              。”在程耳看来,王小波的叙事是少有的自由,这是作家为自己创造的黄金时代。

① 在那里,有远古希腊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

② 有我们的同龄人在街道工厂听老师傅吟唱令人捧腹的咏叹调

③ 有未来人类在白银时代的惊悚遭遇

④ 小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绝对美好、绝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

⑤ 有古中国的佳绝人物神采飞扬地在古长安城的空中像大鸟一样掠过

A. ⑤③②①④    B. ④①⑤②③    C. ⑤②③①④    D. ③②⑤④①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在每年的公历3月5日或6日,我国古代将其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下列古诗词句与此三候最接近的是( ▲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