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 越国以________________    (2) 焉用亡郑以_________

(3) 且君尝晋君赐矣_____________ (4) 又欲其西封_________

(5) 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6) 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1.鄙:把……当作边境陪:增加为:给予肆:扩张微:如果没有因:凭借 2.C 3.略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试题分析:“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 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查看答案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 ①⑤/③⑥/②④    B. ①④/③⑥/②⑤

C. ①⑤/③⑥/②/④    D. ①④/③/⑥/②/⑤

 

查看答案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其无礼于晋

②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④若舍郑为东道主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 夫人之力不及此    D. 沛公居山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共其乏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击沛公于坐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距关,毋内诸侯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 沛公起如厕            令将军与臣有郤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