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置之度外 忖...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A. 置之外 忖 审时势 气

B. 以万计 落 见不鲜 定

C. 慢咽 倒 味同蜡 咀

D. 狼吞虎 喉 不成声 吞

 

A 【解析】试题分析:A项,“置之度外、气度”读dù;“审时度势、忖度”读duó。B项,“数以万计、定数”读shù;“数落”读shǔ;“数见不鲜”读shuò。C项,“细嚼慢咽、味同嚼蜡”读jiáo;“倒嚼”读jiào;“咀嚼”读jué。D项,“狼吞虎咽、吞咽”读yàn;“咽喉”读yān;“咽不成声”读y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也许正是囿于非裔总统的身份,奥巴马无法对美国种族、司法等问题________。

(2)在《闯关东》剧本研讨座谈会上,与会的各方人士针对剧本内容,________,交谈甚欢,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3)镇雄县城南部新区建设指挥部干部同50多位新村小组住户代表,围绕建设城市综合体、收回原种场土地的两个问题,________进行交谈。

A.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C.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可能体现其性格修养、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以“瞧,这个人”为题;(3)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景象壮阔,气势宏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颔联继首联之后接着描写远方景象: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冷风与寒灯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 本诗体现了杜甫诗歌注重对仗与炼字的特点,全诗前六句对仗,且十分工整;颔联中的“翻”“洒”用得十分贴切,可称炼字的典范。

D. 颈联叙事,说自己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

E. 末尾两句以图南的鲲鹏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远大,无可阻挡。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首尾相照。

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离人处,禾黍萧风听马嘶。

(2)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喜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B.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C.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D.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 封建时代如果官员的母亲去世,官员就必须离职守孝,这种行为称为“(丁)母忧”。

C. 岱宗,即泰山。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因地处东部,又称东岳。

D. 追赠,加封官职、勋位等,一般用在表扬对政府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生者或死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淑少时有风度。几岁时,他的伯父袁湛对别人说他不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他被姑父王弘欣赏。

B. 袁淑孤傲耿直。州里任命他为主簿等官职,他都不愿做;姨表兄想要他去投靠,他也不愿意为此而改变旨趣,为此两人关系失和。

C. 袁淑深思熟虑。为刘义隆攻打赵、魏出谋划策,劝宋文帝北伐成功之后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文帝认为自己没能力担此大任。

D. 袁淑临危不慎。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威胁他,但他坚决拒绝并大骂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后来刘劭下令,趁他熟睡之际把他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2)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