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左拉的那篇《我控诉!》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左拉的那篇《我控诉!》成为司法史上一篇著名的檄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殊不知,任何人都可能成为那个不幸的人,没有例外。

①坚定了人们对正义的信仰  ②唤醒了一个国家的良知  ③然而平常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 ④他们总是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不幸,因而无动于衷  ⑤面对不正义,心里充满个人的功利算计,从而冷漠以对

A. ②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③⑤④    D. ①②③④⑤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及上下文照应来判断。“错误是”指⑤,结合“不幸”判断③⑤④在一起。结合连词“然而”判断①②在前面。从“国家良知”“个人信仰”的关系,判断②在①前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 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 英镑。

B.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C. 2016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D. 11 26 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②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⑥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蜀道难》中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 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 《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 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 《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2.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

崇祯元年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四年,起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祭告凤阳陵寝,疏陈户口流亡之状甚悉。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请罢鼓铸②,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③。帝悉从之

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怿也。

无何,武生李琎请括江南富户,报名输官,行首实籍没之法。士升恶之,拟旨下刑部提问,帝不许,同官温体仁遂改轻拟。士升曰:“此乱本也,当以去就争之。”乃疏言:“郡邑有富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地方水旱,有司令出钱粟,均粜济饥,一遇寇警,令助城堡守御,富家未尝无益于国。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而欲行圣明之世乎?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疏入,而琎已下法司提问。帝报曰:“即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前疏谓《四箴》也。士升惶惧,引罪乞休,帝即许之。

                               (节选自《明史•钱士升传》,有删改)

【注】①珰: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②鼓铸:鼓风扇火,冶炼金属。③抚按: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B.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C.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D. 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

B. “授”“进”“起”“署”“参”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C. “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D. “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士升急人所难。赵南星、魏大中受宦官之祸的牵连,万燝因追缴赃款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营护,散破家产帮助他们,这一义举被东林党人推崇。

B. 钱士升关注时弊。在祭告凤阳陵寝的途中看到人口流亡的惨状,他及时上报朝廷;出任礼部尚书,提出一些治官惠民的措施,得到皇帝的采纳。

C. 钱士升直言进谏。他针对皇上办事急切、辅臣刻薄辅佐、上下纷扰不安的现状,进献《四箴》以规劝皇上;皇上表面称许,但内心大为不快。

D. 钱士升上疏有成。李琎请求搜括江南富户,钱士升上疏陈述富家对于国家的种种好处;皇上批评李琎汲汲于功名利禄,并把他下放到司法官等候审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罢鼓铸,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2)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