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刚才,刚刚

B.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C. 我決起而飞,榆枋               抢:集,着落

D.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B. 置杯则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C.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D.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可怪也欤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像、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大鹏要向南飞行,须依靠海风的力量。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B. 选文最后一段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否定了宋荣子,肯定了列子才真正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最后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 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人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各种桎梏之后一种精神上达到绝对自由的状态,但这种绝对自由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和完全地存在的。

D. 庄子的文章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在这些变化多端的文字背后,又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4.翻译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A 2.A 3.B 4.(1)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飞向南方。 (2)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而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的人,他还依赖什么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A适:去,往 2.试题分析:“之”的用法:(1) 动词用法 (2) 代词用法(3) 助词用法。1)动词,到。 (2)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②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自己。③指示代词。这、这种、这些。(3)助词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定语的标志,“的”。⑤补语的标志,“得”。⑥音节助词,可不译。该题A项“之”意思是“到,往”。 3.试题分析: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B项作者认为列子也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 4.试题分析: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负、莫之夭阏、乃今、南,第二句中乘、御、辩、且、待等词句,都要特别留意。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现代文阅读

灰    鸽

王蒙

“钱——”蝉在阳光里一面燃烧着一面诱惑地叫着。

强发是个年轻的木匠,从山那边樱桃谷来。樱桃谷有山、有树,有小小的水库和涓涓的山涧,有荫凉,有永远轻松的风。

但是这里有钱。为了赚钱,二十二岁的强发第二次到大城市来,给搬进了新楼的城市居民打家具。当他推刨子的时候,那钢刃铲削木头的声音是“一——毛、一——毛……”当他拉锯的时候,那钢牙咬啮木头的声音是“现——钱、现——钱……”当他清扫被太阳晒得冒了烟的白花花的刨花和锯末的时候,他恨得牙疼——为什么这不是一堆白花花的钱?

樱桃谷的樱桃也不多了,栽樱桃不进钱,还不如大蒜。强发给恋人彩云的爹建过议,砍掉樱桃,栽蒜。彩云家有个年代久远的樱桃园,春天樱桃树开满了银色的花,可惜,白花花的,却不是钱。

一个东西白花花地一闪。没等他转过向来,这个东西已经落在他的眼前,落在他刨得不太平滑的一块木板的另一端。

肉!

长而肥的脖子,颈上长着一圈褐黑色的毛,肚皮是那样柔软肥嫩,长满羽毛的大腿是那样丰厚结实,连翅膀也是饱满多肉的。它歪着小小的头,毫无警戒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灰鸽子?哪儿来的?樱桃谷飞来的?

肉!香啧啧的肉!

他仿佛正在扒掉裹在鸽子毛外的黄泥,他仿佛正在把外焦里嫩的鸽子肉放到口里,他仿佛听到了鸽子的热油烫得口水吱吱响。

但是鸽子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嘎”的一声,一辆上海牌小轿车刹了急闸。又“咯”的一声,一辆连挂式大型公共汽车紧急刹车。强发向鸽子冲去,被车流挡住了。

又一辆无轨电车停下了,许多自行车停下了。人们惊讶地看着大模大样地妨碍着交通的灰鸽。它站在公共汽车的水箱前,昂着头,歪着脖。

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两个年轻人轰鸽子,它不但没有听从劝告离去,反而变本加厉,钻到公共汽车底盘下面去了。

所有围观的人都向公共汽车司机打手势:不要开车!不要轧着鸽子!

小汽车门打开了,一个中年干部和一个白发老者走了出来,他们走近公共汽车,俯身寻找车下的淘气的灰鸽,并且急急地说着什么。

公共汽车司机一跃而下,气急败坏地骂着灰鸽,像骂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

交通民警皱着眉大步走来,弄清情况以后,这位在大街上有着无上威严和魄力的指挥官却不知道该怎样指挥了。他急出了一头汗。

好多人围观。咕咕咕、嘘嘘嘘、哧哧哧、嗵嗵嗵,人们发种响声,吹口哨,跺脚,扔石子和土块……

灰鸽硬是不肯出来。

强发拨拉开两边的人和自行车。当他看准鸽子的位置以后,略一犹疑,便趴下,向车底爬去。

他听到一阵惊呼,一阵赞叹。“危险!”是司机与交通民警同声呐喊。

强发从车底盘下倒退出来,站起的时候,听到的是一片欢呼和鼓掌。他懊丧地睁开被灼热的瓦斯熏得闭起了的眼,在白花花的天空上,隐约有一个灰点子。

有人拍打他的肩膀,有人向他打听为了什么和怎么回事。好像还有一个女孩子对他说:“您真好!”

我——真好?我是——您?

那女孩子的声音使他想起了彩云。他想起了家乡的野鸽子在山涧和教堂尖顶上成群盘旋,每只鸽子的尾巴张开以后就像张开的折扇一样地浑圆。他想起队里集合上工和召集开会时敲响的钟声。他想起那片他建议砍去的樱桃园地面上的野薄荷的清香。他想起今年春天,在满园都是白花花的樱桃花的时候,他看见彩云挑水,她一边走着一边轻巧地换肩,头发一甩一甩,连眉毛的扬动也叫他心疼得要命……

“您真好!”彩云是不会这样说他的。

但那不是“真”的。他勇敢地钻到车底下并不是为了解救那只鸽子。

当鸽子已经平安,围观的人群走散,各种车辆恢复了正常的流转以后,他流下了混浊的泪水。为了确信是从樱桃谷飞来的灰鸽,为了彩云的满面愁容,为了他从来都不了解的“真好”……他哭了。

楼上阳台出现了一个少女,身穿白底V字形大蓝条纹无袖连衣裙,口衔着吸管,正在喝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樱桃汽水。她看了看木匠,又看了看大街。

“怎么了?”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没事,爷爷,没事。”少女悠扬而又轻柔的回答,活像天使。她微笑着吸吮了一下,一股清爽甜香的淡红色的汽水,顺着吸管进入了她的口腔,流到了胃里。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蝉的鸣叫声、刚钢刃铲削木头的声音、钢牙咬啮木头的声音在强发听来都与钱有关,微妙的心理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他唯利是图的性格。

B. 小说写灰鸽飞到马路上,一辆上海牌小轿车刹了急闸,接着无轨电车、许多自行车都停下了,写出了人们对鸽子妨碍交通的无奈。

C. 以“灰鸽”为题,不仅因为小说的主要故事由灰鸽引发何展开的,更因为人们对灰鸽的关爱,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美好,是转变人物思想的关键。

D. 小说通过一个曲折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运用用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读来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2.根据上下文,分析概括“他流下了浑浊的泪水”的原因。

3.与“樱桃”有关的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意蕴。

 

查看答案

请以“________(父亲、母亲、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的另一面”为题目,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一中高一段年将于元旦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B.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 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家中发生的燃气事故中,近九成事故都是因为燃具售后安装质量不合格或维修质量无保障的原因造成的。

D.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相对少,因为腐败成本太高。即使是轻微的受贿,图穷匕见后惩处相当严厉,因此得不偿失。

B. 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峥嵘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

C. 无论你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独自下厨还是更喜欢和别人合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可以从美味中寻找乐趣,体味其中不同的滋味。

D. 日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